2024年06月27日
第05版:文化周口·聚焦 PDF版

彭学明与他的《爹》和《娘》(文化热点)

彭学明给现场读者签名。曹宁宁 摄

2024年6月1日下午,周口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举办“名家面对面 好书共分享”活动。著名作家彭学明携《爹》和《娘》两部作品亮相,和主持人张俊红及周口市文联副主席柳岸共同探讨文学背后的故事。现将现场录音内容整理如下(有删节)。

主持人:彭老师,首先请您谈一谈这两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彭学明:今天带着《爹》和《娘》这两本书来跟周口的朋友见面,非常感谢。今天是周末,大家能放弃休息时间来这里,跟我进行交流,我非常感动。

我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湘西土地。湘西土地、湘西的父老给了我文学的灵感,也给了我文学的源泉,让我的文字插上翅膀飞向了全中国,也飞向了世界,并在读者心中生根发芽。

我写《娘》是因为娘在世跟我朝夕相处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爱在人生中有多么重要,也没有好好地去珍惜、没有好好去爱她。我经常自以为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跟母亲相处、违背母亲的意愿、绑架母亲的意志,从而做出种种对不起母亲的事情,犯下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错误。娘去世以后,这些就像是一道伤口,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所以我要把这些写出来。写出来,一个是向母亲检讨,向母亲忏悔,再一个是想让读过这个作品的人,不要犯跟我一样的错误,不要像我一样,在拥有母亲、拥有爱的时候,不珍惜、不理解,甚至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去践踏,而一旦失去了母亲、失去爱以后,又锥心泣血地去追忆、去忏悔,那一切都迟了。

我在跟母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在寻找母爱、享受母爱的这条路上迷途了。我希望全天下的儿女读了这本书以后,能够迷途知返。期待我对母亲的亏欠能够带走天下儿女对父母的亏欠,让这部作品起到它该起的作用,真正来照亮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内心。实际上,这部作品创作出来以后也的确引起了上至八九十岁老人、下至七八岁孩子的强烈共鸣,也引起了一些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教授、博士、讲师等人,包括我们这些作家的共鸣,也引起了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只读过小学的或只认识些字的读者的共鸣,甚至引起了国外读者的强烈共鸣。

有个日本翻译者,在翻译《娘》这部作品时给我发了个电子邮件,说了他读了《娘》之后的切身感受。他说,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善待自己的娘,都不伤害自己的娘,那这个家就和谐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善待别人,不伤害别人,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如果世界上别个国家的人不伤害别个国家的娘,能够善待别个国家的娘,这个世界就没有战争了,也就和平了。所以,他强烈要求翻译《娘》,把《娘》翻译成日语。

美国的一位翻译者说,在《娘》这部作品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孝道文化的价值观。他感慨,父母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作为儿女都要善待自己的父母,学会理解自己的父母、孝顺自己的父母。这不但是中国儿女要做的,也是他们国家儿女要做的。

他说,西方人到了60岁就会被送到敬老院,孩子就不再管了,但是读了《娘》这部作品后,他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周到敬老院看望父母一次,每周把父母接回家一次。他说,我们全世界都要向中国学习,所以要把这本书翻译成英语,让它传遍世界。

我写《爹》的时候,就想不能写我一个人的爹,我要把整个湘西父辈以“爹”的形象写出来,通过写《爹》来呈现湘西百年的历史,通过写《爹》来展现湘西人的勇敢、湘西人的善良、湘西人的崇高等等这些优秀的品质。通过对爹或湘西父辈人生命运的追寻,来书写湘西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来追寻湘西和中华民族历史的奋斗历程,从而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华儿女的伟大精神。这是我创作《爹》这本书的初衷,而这所有灵感都来自湘西这片伟大的土地。

主持人:彭老师,您在创作这两部作品的过程中,最注重的是什么呢?

彭学明:我最在意的是想通过对“爹”的描写来呈现整个湘西父辈的形象。这是个群像,所以“爹”是一个真实的“爹”,但他却又不是完全真实的爹。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的“爹”,那么这个真实的“爹”到底如何?还是我们湘西这片土地,让“爹”重新复活。所以我把整个湘西百年的历史,追溯到明朝。明朝,我们的土家族祖先在东南沿海抗倭,在浙江嘉善抗倭。我们湘西有一个所谓的“土匪师”,叫128师,用土枪土炮顽强抗战,也就是嘉善阻击战。他们与日本部队在这里对抗,阻击了七天七夜。我把整个湘西的抗日历史追溯贯连了起来。

我想通过对父亲的寻踪、对父亲这辈人生命的寻踪,把湘西历史切入进去。因为我们湘西历史的荣光,我们湘西父辈的朴实、善良、勇敢、崇高、伟大的人性,还包括湘西那些民风民情、山川地貌等等,全部融进了“爹”的生命、融进了“爹”的骨血、融进了“爹”的灵魂。这部作品可以说就是对湘西的历史、湘西的风物、湘西的大地,包括我们湘西人性的重新塑造。《爹》之所以能很快走进亿万读者心中,就是靠这个。这个“爹”现在在我心中是脱胎换骨的、一个重新站立起来的崭新的“爹”,一个真实的、可信的、可亲的、可敬的“爹”。

主持人:彭老师,您觉得您的作品对湘西的文化和历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彭学明:作为一个从湘西走出来的作家,我想通过《爹》和《娘》这两本书,为湘西作贡献。为什么我会不遗余力地写湘西的历史、民风,因为我所在的那片土地太神奇、太伟大了。它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那种野蛮,而是在偏僻落后中有着非常辉煌、荣光的一面。比如说,土司王朝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立交桥不是诞生在西方,是诞生在我们湘西,比西方的立交桥早了700多年。下面全是地下通道,山洪暴发,水就从地下通道流到河里去了;战争爆发,人就从地下通道安全转移了。它是世界的文化艺术,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荣光的。

很多人认为湘西是野蛮的,一说到湘西就想到《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等,我实在是不甘心。所以,我就想通过《爹》这本书的书写,证明更多的湘西人,跟其他的中华民族子孙一样,是正直的、是善良的、是勇敢的,也是伟大的!

我通过一个个的战争场面,来写我的湘西父辈是怎么去劳师远征、主动抗战的。比如说,我写的湘西兵营,在湘西的龙山县。有一个土匪头子,他组织了六百多人到云南参加远征军,去抗日。最后只剩下了三个人,其他的人全牺牲了。幸存的三人中,有一个人留在了云南,另外两个人回到了湘西。这两个人就是我的四叔和一个堂弟叫洪胜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刚才,柳岸老师说的虚实相结合,说的就是作品里面有真实的历史、主动抗战的真实故事。当地有一个十恶不赦的土匪,叫张平,我在书里把他写成田平。他杀人如麻,但是,当雪峰山会战也就是湘西会战打响时,日本人必须翻过湘西那座大山,那个杀人如麻的田平杀了敌人,解救了武豪干爹。武豪干爹当时说了一句话:“田平你终于做了一回人事,谢谢你救了我。”田平说:“我不是来救你的,我是看老天爷面子来杀日本鬼子的。”像田平这么一个十恶不赦的土匪,他也有国家大义、民族大义,像所有中华儿女一样的善良、一样的淳朴、一样的勤劳、一样的勇敢,有着敢为国家民族利益去牺牲、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去奋斗的人性美好的一面。所以,我要通过我的作品改变人们对湘西的印象。

主持人 张俊红 整理

2024-06-27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4508.html 1 彭学明与他的《爹》和《娘》(文化热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