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异地打工与精神还乡

——评孙全鹏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

◇杨永汉

青年作家孙全鹏是个有远见有想法的人,他循着人物的思想脉络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在人物塑造上涂抹出鲜活亮丽的一笔。在孙全鹏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中,他关注麦子、河生、珍珍和小铃等青年群体。主人公在经历诸多艰难拼搏之后,寻找到生命奋斗之路,带领生活在将军寺村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改变命运,摆脱生存的困境。实际上,他们就是播撒希望、播撒幸福种子的人。

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不以复杂故事、曲折情节吸引读者眼球,而是以细节描写取胜、以出彩的对话见长,孙全鹏信手拈来的对话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河生在珍珍的心目中是个聪明人,身体壮实且有劲,珍珍对他有朦胧的情愫。一次他们一起去打面机房打面,路上珍珍问河生:“你今天说要和谁相亲?”河生说:“不告诉你。”珍珍又问,河生仍然不告诉,珍珍就很急。当河生说“逗你玩呢”,珍珍才放下心来,让他以后少开这样的玩笑。走了一会儿,珍珍喊河生歇一会儿,两人停下,河生用毛巾擦汗,笑着看珍珍。珍珍把脸扭过去,捂着胸脯说:“再看把你眼剜掉。”通俗质朴的语言有画龙点睛的奇效。不难看出,人物的塑造是靠语言的描述去呈现的,而孙全鹏在有限的语言里,以简洁的对话和细微的白描展示其中的意蕴,逐步让一个个人物立在读者面前。

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中主人公情感的纠葛让读者心绪难平。年轻时麦子和哥哥河生对珍珍都有好感,不过麦子上了大学之后因有思想顾虑,为成全珍珍与河生的那份情感,选择放弃珍珍。一次麦子带田慧在一个餐馆吃饭,意外遇上在餐馆端盘子的珍珍。珍珍心里一沉,她知道自己与麦子之间的差距,后来与麦子渐行渐远。本来两个人居住在一个村,珍珍是喜欢麦子的,而麦子对珍珍也有好感,但珍珍身处乡村,被陈规陋习约束,始终不敢坦露心迹,只能将思念深埋心底。河生喜欢读书,作为哥哥为供养麦子上学他去工地干活,虽然内心爱着珍珍,鉴于种种原因不敢明说。之后,河生出门打工摔坏一条胳膊,虽然千方百计治疗,还是落下残疾,对于珍珍的那份爱更不敢言说。书中作者使用笔墨最多的应该是珍珍,她是个内向的女孩子,事事隐忍,有话也不说出,失去许多表白的机会。

在将军寺村众多的青年人中,相比麦子、珍珍、河生而言,小铃则不同。尽管她与王新未婚同居那几年条件差,但心情是好的。想不到几年后,挣到钱的王新有了新欢,经常嘲笑小铃甚至打她。为此,她与王新分手回到了家。小铃妈怕丢人不让她出门见人,很多天后,她才找到珍珍痛说在外艰辛的经历。珍珍劝说她好好待在家里,另找一个小伙儿嫁了,安心地度过接下来的日子,可小铃不想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听劝去了南方。因为有在服装厂工作的经历,她先去厂内打工,积攒够钱后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公司,事业慢慢有了起色。由此可以看出,将军寺村的青年人也是有梦想的,只是他们受制于家庭条件、乡村环境。麦子、珍珍、河生和小铃等年轻人,通过不同的方式突围,渴望找到一方适宜生存的环境,改变乡村人低人一等的心态,走上寻找幸福的人生道路。

麦子、珍珍、河生和小铃等人身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应该说将军寺村的佼佼者麦子尤为突出,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父母乡亲对他寄予无限的期望。后来麦子回乡担任第一书记,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路。当年离开将军寺村的那些年轻人,背负着心酸和惆怅,去异地打工,找寻幸福,尽管拼搏是那么艰难,但他们的乡土情结没有泯灭,他们最终回到家乡再次奋斗创业。书中描写了将军寺村近40年的时代变迁,展现出作者孙全鹏对家乡生活的思考。

2024-06-27 ——评孙全鹏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4511.html 1 异地打工与精神还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