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羡荣
黄杏樵系天津人,晚清末年曾任河南省南阳府兵备道,后来经营商水、淮阳、西华、太康、陈留和杞县的官盐。因为盐商必须由官方指定,所以叫官盐。黄杏樵是豫东著名的大盐商。
为便于在周口经营官盐,黄杏樵用15万两白银在周口沙颍河南岸小西门里路北(今周口滨江国际星城)购地30亩,建了一座豪华别墅——“杏园”。该建筑门楼高大,三米高的院墙围绕一周,内中几处院落别具一格。一进门便是一个四合大院,走廊内往来方便,不受日晒雨淋之苦。较室内低一米的大院,由青砖铺就,转厢楼房,北屋是客厅,东西两面为侧室,四周走廊环植翠竹,地下还有排水设施。周口人把这里称为黄杏樵别墅。
黄杏樵为了装卸官盐方便,在今大闸东侧挨着黄杏樵别墅开辟了一个渡口,从水路运来的官盐可以顺利地在这个渡口卸下,再往各县分发。当时,周口的搬运工人有六个班子,其中有一个班子在西新集居住,专为黄杏樵装卸官盐。
那时,搬运较为笨重的货物,除了粮食之外就是官盐。每来一次盐船都有二三十只,领头的船上插着红旗,有人敲着铜锣,不停地吆喝:“盐船来了,两边让开!”这样喊的目的,一是叫密集的船只让路,二是通知脚行班做好卸盐准备。西新集专管卸盐的班子,听到盐船来了,便奔走相告,人们集中到渡口准备卸盐。当时,装盐用的不是麻袋,而是用芦苇席打的盐包,每包二百公斤,四人抬一包,从船舱抬到河边,堤上有五六个人用一个“滑子”把盐包往上拉,拉到堤上后,再由四人一起抬到盐场垛起来。这个专门装卸盐的码头,后来被群众称为盐路口。
供黄杏樵休闲娱乐的花园更为别致,过了园门,迎面便是一座青石假山,经小桥漫步而上,顺曲径向里有一个荷花池塘,池里鸳鸯戏水、金鱼觅食,池边垂柳成荫。对面是一个六角小亭,内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娱乐休息。院墙内侧种植着松柏和稀有树木,真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名花异鸟、四季如春,这个花园不愧为清代建筑的代表作。由于花园是仿《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建造,所以周口人将它叫作“周口大观园”。这个花园与新街路西的李八少花园、油坊街路东的田震南花园,统称为周口三大花园。
黄杏樵乐善好施,于1877年至1892年先后捐献白银1万余两,在沙颍河南岸建立了静远小学,广受周口人称赞。后来,黄杏樵离开周口,返回原籍天津。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时任河南督军的张镇芳返回故里项城,黄杏樵的儿子就将黄杏樵别墅送给了张镇芳。1932年,河南省七区八县联立中学在黄杏樵别墅建立,校长李芙荪将转厢楼拆掉改建为教室。
1938年上半年,日寇占领淮阳,国民党七区专员公署和银行从淮阳迁至周口,在黄杏樵别墅办公。
1944年5月,日寇侵占周口,于同年8月在黄杏樵别墅北侧扒开沙颍河堤(现大闸附近)。时值汛期,河水猛涨冲破河堤,淹没周口西部西大街、文化街及和平街等街道,又从周口南部向东南方狂奔,淹没了商水、项城和沈丘的部分农村。
黄杏樵别墅被淹后,日寇调集人马将它拆除,所有梁檀门窗全被运走,作炊饭烤火之用。可怜这座雄伟壮观的黄杏樵别墅竟荡然无存了,让人为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