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健 王永剑 李艳华 文/图
拥有一条河,是一座城市的幸运。沙颍河,周口幸运之河。
古之漕运之水,运河,是其使命。
战国时期的鸿沟水系是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作为其组成部分的沙颍河,被赋予运河功能。
明永乐六年,淮、颍、沙三河漕运开通,周口为漕运要道,是淮河流域物资集散中心之一。明成化年间,贾鲁河通周口,三川交汇,水运东连江淮、西通襄宛,舟楫直达朱仙镇。
当船工号子已远,货轮汽笛声近,六百年逝水东流。
以往的浙皖茶麻、两湖竹木、两广纸糖,现在变成佛山陶瓷、东北木材、东盟淀粉、欧美粮食。码头渡口和水陆寨门,被逍遥港、商水港、项城港、刘湾港等港口替代。具有历史烙印的果子街、山货街、皮坊街,取而代之的是物流园、产业园、储备基地、中转基地等大型园区。
河畔业态焕新,不变是其初心。
7月7日的周口中心港,从泰国驶来的再生纸浆集装箱船正在卸货。与黝黑的船老大老魏一搭手,就感知虎口被舵轮和缆绳打磨出来的老茧特别厚实,劲足,这是老船民。他半辈子在水上,淮河、长江的水都喝过,斗过大风浪。
65岁的老魏说,从他爷爷那一辈到他孙子,都是以船为家。百年耕耘,从内河渡口到外海大港,载重千把斤的木帆船变成了千吨货轮。他是新中国成立后周口航运从断到通、从通到畅的见证者,也是与沙颍河航运一同成长的记录者,更是与港城周口奔赴美好的共享者。
如今畅行于江淮之上,与老魏一样的周口籍船民有两三千人,他们用或大或小的货轮,向外传播周口声音,散发周口名片,在江浙闽沪皖豫之间互通有无。
来往沙颍河的货轮带动着周口航运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超1770万吨,占全省近9成;周口港口集装箱对外贸易航线已达28条。
对外互通之使命,千余年不改。
碧水穿城,文脉留韵。沙颍河流经周口100多公里,沿岸历史名镇点缀。女娲宫、叶氏庄园、关帝庙、普济门、老排桩……
水脉与文脉在这里交融。半岛风景区、湿地公园接二连三,百里画屏,一条运河成为周口传承文脉的载体,澎湃着沙颍河“流动的文化”。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大运河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兴盛的历史见证。沙颍河也是大运河体系的一员,千余年来一直讲述着运河故事,是一部书写在中原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赓续中原文脉,是其灵魂所在。
为加速融入长三角,河南省加快实施“11246”工程,千亿元投资打造水运大动脉,为河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11246”工程龙头项目——设计年通过能力超107万标箱的周口中心港中心作业区,开工两个多月,已完成投资近7.6亿元。
周口临港产业不断壮大,益海嘉里、安钢集团、周海粮油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地沙颍河畔。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在港口汇聚。
河流催生港口,港口成就物流枢纽,枢纽引领产业聚集。沙颍河带动的“以港促产、港产融合、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良性互动在周口悄然形成。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周口有个“小目标”:建成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培育产业平台,建强港口枢纽,打造内河国际港口,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
因为沙颍河,港城周口实现升级蝶变,构建豫货出海新通道,打造中西部六省货物集散中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沙颍河,好运之河。其战略使命是周口崛起。
沙颍河,千年水脉,与周口共融;沙颍河,万顷碧波,与周口同兴。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