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万里路,第25批援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于今年5月到达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郊区的驻地。作为医疗队的一名成员,转眼间,我已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两个月,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深有感触。
出了埃塞俄比亚首都机场,没有看到什么高楼大厦,10层以上的楼房屈指可数。到这里的第一天,电停了3次,还不定时停水。互联网信号极差,上传文件、照片时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手机信号在首都区域尚可,在首都以外区域时有时无。
刚到埃塞俄比亚的前几天,我晚上睡不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时间也很短。这可能是时差导致的,国内的中午12点,这里是早上7点,比国内晚5个小时。另外,我还出现了胸闷、胃肠不适等症状,这可能是高原反应或水土不服等造成的。这里的海拔有三四千米,对于一直在平原地带生活的人来说,需要调整适应。现在,当地早晚温差有点大,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医疗队队员穿衣喜好也有所不同,长袖、短袖都有人选择。
饮食方面,我们通常吃的是大锅饭,几名队员一组,每周轮流做饭。这里可以买到米、面、油、菜等生活物资,当然,价格比国内高得多。当地人吃的一种叫英吉拉的食物,非常酸,我们大部分人都接受不了。不过,历届医疗队都会雇佣一名当地人帮助做饭,我们依然雇佣了那个人。当上班忙或没时间做饭时,她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中国菜。驻地的角落有一个小菜园,野草比蔬菜长得快,蔬菜出芽率不高,这跟菜种、土壤、气候应该都有关系。所以,我们种的菜远远不够日常食用,平时,当地人会送一些蔬菜到驻地,我们很少外出,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我们住的房子是10年前建成的,和公寓楼差不多,每个套间包括一间卧室、一间卫生间和一间小客厅。现在虽是当地一年中较凉快的季节,蚊子还是有的,为避免传染上疟疾等疾病,所以蚊帐离不了。
周末外出购买生活用品及其他物资时,会由当地人驾驶大巴车载着我们去——集体出行相对安全些。我们工作的医院由中国政府捐建,和驻地相邻,从驻地出发,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这里的医疗设施极其简陋,医疗条件很艰苦,但我们依然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为提高当地医疗人员技术水平、救治当地人民尽着自己的微薄之力。当地大部分人说的是方言,受过教育的人会说英语,但不标准。
两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一如既往地锻炼好身体、调整好心态,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中国援非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正是因为有了市中医院这个平台,我才有机会服务非洲人民,才有机会体验非洲生活,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强盛。
(记者 郑伟元整理 市中医院张合意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