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第05版:文化周口·聚焦 PDF版

黄泛区有条“三八河”

翟国胜

在黄泛区农场场部,有一条宽10至20米、深3至5米、长约1800米的人工河。它环绕着老场部办公院,而后穿越小城镇缓缓向南流去,人们都叫它“三八河”。河两岸垂柳依依,有美化的栏杆,有硬化的道路,河边游园更是游人众多,许多人在这里游玩、拍照,“三八河”已成为黄泛区农场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实,这条“三八河”,是1938年6月黄河水泛滥时冲刷留下的一条弯弯曲曲的横沟。1957年,黄泛区农场场部机关由一分场迁入新场部时,它就位于新场部与一分场家属院之间,既影响汛期排水,又不美观。为此,场党委决定,对其进行改造,挖沟造河,既有利于排水,又能美化环境。此项工程在1957年秋收之后开始进行。据黄泛区农场原党委副书记杨万峰回忆:由于男职工忙于农活,抽不出更多的人手,场党委就决定,以八连(家属公社)的同志为主,男工为辅,利用晚上、星期日,挖沟造河。在八连指导员刘秀英、连长段学兰、管理员卢喜莲同志的组织下,大家晚上用汽油灯照明,以铁锹、杠子、箩筐、架子车作工具,装的装,抬的抬,拉的拉,扛的扛,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弄得浑身都是泥土也不嫌脏,每天都是干到晚上12点才收工休息。

据黄泛区农场原副场长马银泉回忆:挖“三八河”的时候,因为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一锨一锨地挖,一筐一筐地挑,不少女同志的棉衣被汗水浸透,肩头被扁担杠子磨破,绽出棉衣里白花花的套子,套花磨掉,露出皮肉,皮肉又被磨出血泡,疼得钻心。她们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不叫一声苦和累。严冬腊月,冰天雪地,她们双脚踏进冰碴子里往外抬泥水,冰冷得刺骨钻心,但她们没有一个半途退却当逃兵。她们有的因此落下风湿病、关节炎,有的落下腰肌劳损,却无怨无悔。她们信守“三不讲”原则:不讲报酬(不讲工资多少);不讲工种(叫干啥干啥);不讲时间(叫干多长时间就干多长时间),展示了女职工“半边天”的风采。

经过四个多月的苦战,大家终于把一条十几米宽、几百米长的弯曲不直的横沟,初步改造成既能排水又比较美观的河道。1958年3月,在场部举行的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上,当时的场党委书记路岩岭代表场党委将此河命名为“三八河”,以此表彰女职工艰苦顽强的创业精神。

1996年,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场党委提出了“一路一所一楼一河”的“四个一”工程,即修好农垦大道、改造招待所、启用新办公大楼、治理“三八河”。此次“三八河”清淤改造工程,历时三个月,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投入7000余人,清挖泥土25900方。

2000年以后,农场又多次投入资金,用大型现代化清淤机对“三八河”河床进行淤泥清挖,硬化了坡面,修建了“三八河”两岸的污水排放系统,把生活污水与“三八河”自然水彻底分离,使“三八河”水质进一步净化。

2014年后,农场又修建了“三八河”主景区两岸的栏杆,铺设了供游人游览的道路,使“三八河”的景观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24-08-01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7287.html 1 黄泛区有条“三八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