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第04版:视点 PDF版

李世轩:洼子庄里护“洼子”

老“洼子”在教幼鸟飞翔。

水鸟正在捕食。

在泥河岸边翩翩起舞的白“洼子”。

□记者 高洪驰 通讯员 肖飞 文/图

白鹭秋日立,青映暮天飞。“洼子庄的‘洼子’很多,在我们这一带很有名气。”在沈丘县只要一提起洼子庄,人们会很自然地说道。8月14日,记者慕名前往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的沈丘县刘庄店镇大褚庄行政村洼子自然村(群众称为洼子庄)采访。

洼子庄的来历

走进洼子庄,放眼望去,只见庄里大树小树上有数不清的鸟巢。紧邻洼子庄的就是泥河,河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因为未赶上观赏“洼子”的最佳时间,记者只看到少许的“洼子”或在河边觅食,或在林间翩跹起舞。

“现在应该是白鹭翻飞的季节,可它们都去哪里了?”就在记者纳闷时,在河堤上乘凉的村民李丰才饶有兴致地说:“天蒙蒙亮时,‘洼子’就出去觅食了,到晚上才回来,白天很难看到成群的。”

李丰才口中的“洼子”,学名为白鹭,是豫东南和皖西北地区民间对鹭科禽类的俗称。由于此类禽鸟多捕食于水洼之间,其鸣叫声音类似“哇哇”之音,故称其为“洼子”。洼子庄位于汾河、泉河、泥河3条河流的交汇处。这里水源丰富,河内鱼虾丰盛,非常适合鸟类生存。几百年来,“洼子”在此筑巢、栖息,绵延不绝,洼子庄也因此而得名。

记者问道:“附近的村庄也有‘洼子’吗?”

“没有,只有俺村才有!”李丰才自豪地说。

“要想了解‘洼子’,你可以去找俺村的李世轩,他有许多关于‘洼子’的故事。”李丰才对记者说。

很快,记者找到了83岁的村民李世轩。

护鸟人与“洼子”的情缘

“我爱上‘洼子’并坚持保护它们,就因为幼年时的一件事。”几句寒暄后,李世轩指着一棵树上的鸟窝开始讲述他看护“洼子”的故事。

李世轩回忆说,在他幼年时期,全村不到20户人家。村里有很多椿树、楸树等,河岸边全是垂柳,庄子的四周都是水。在村庄旁边有一棵要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桑树,上面筑有几十个“洼子”窝。有一天,一只老鹰瞄上了窝中的幼“洼子”,前去偷袭,枝头上的一只老“洼子”发现后,与老鹰展开了搏斗。随后,又有几只老“洼子”赶来助阵。经过一阵搏杀,最终“洼子”们赶走了老鹰,但是,最早与老鹰搏斗的“洼子”身负重伤,摔落地面死亡。李世轩被“洼子”不畏强敌、团结战斗的精神所感动。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要到树下观望,对树旁的野猫等动物进行驱赶,有时还会捕捉一些小鱼、小虾放到树下让“洼子”吃。转眼70多年过去了,保护“洼子”成了李世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与“洼子”和谐共生

“每年春季,‘洼子’都会准时前来筑窝定居。4月份以后‘洼子’开始繁殖,麦收前后是‘洼子’繁殖的高峰期。”李世轩说起“洼子”的生活习性头头是道。

“最多的时候,村子的树林里到处都是‘洼子’,估计有上万只。”李世轩抬起胳膊,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着说。

李世轩说,在每年的“洼子”繁殖期间,因为刮风下雨,经常会有幼“洼子”从窝中掉下来。风雨过后,李世轩就出门寻找那些从树上掉下来的幼“洼子”,能送回窝里的就送回窝里,无法送回去的,就带回家精心喂养。

鹭科禽类非常机警,一般见人即飞。可是,这里的“洼子”似乎不太怕人,游人和它相距十几米拍照,它也不躲不避,旁若无人地继续觅食、玩耍。“‘洼子’已经和俺村的人打成一片了。”李世轩笑着说。

“‘洼子’对环境的要求相当严格,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它们很快就会迁往别处。”李世轩说,前些年,由于一些人非法捕捞鱼虾、群众翻修房屋等原因,致使河中鱼虾锐减、树木减少,洼子庄的“洼子”数量日益减少。

“最近几年,县里加大打击非法捕捞力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迁走的‘洼子’有的又飞回来了。”说话时,李世轩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护鸟人的“绝活”与期盼

时近中午,记者跟随李世轩来到他的家中。走进院内,只见东南角的房檐上,两只幼小的“洼子”在嬉戏,仿佛是在欢迎客人的到来。“两个小家伙还不饿,你看他们欢的。”李世轩笑着说。

李世轩从屋内拿出一个白色塑料盒,里面装满了“洼子”孵化后的空壳。他指着盒子里的空壳说:“这个稍微大点的是大白鹭,这个颜色略重的是夜鹭。”

在外行人看来,这些空壳没啥不同。然而,李世轩却可以根据空壳辨别出不同品种的“洼子”。

“长期与‘洼子’生活在一起,他练就了通过空壳辨别不同品种‘洼子’的绝活。”一名村干部说。

随后,李世轩又回到屋内,拿出一个“洼子”标本让记者看。有一年刮大风,两只小“洼子”从窝中掉了下来。由于树木高大,无法将它们送回窝中,李世轩就从河里捕来鱼虾进行喂养。“但是,其中的一只由于伤势严重,存活两天就死了。”李世轩遗憾地说。后来,李世轩就把那只死去的小“洼子”做成标本放在家里。每逢有人前来,他就会拿出标本进行展示,时刻提醒人们“保护‘洼子’、善待鸟类”。

与李世轩告别时,他依依不舍地拉着记者的手说:“我年龄大了,身体又有病,看护‘洼子’已经力不从心了。希望以后有人守护好这片水土,让更多的‘洼子’在这里繁衍下去。”②22

2024-08-30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9547.html 1 李世轩:洼子庄里护“洼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