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30日
第05版:快乐老人·银发经济 PDF版

难忘校园的铃声

■周保堂

“当——当——当——”您是否还记得小学时校园那清脆的铃声?每日清晨,伴随着这悦耳的上课铃声,我们开启了学习活动。上世纪70年代初,在豫东农村的小学里,上课铃声是依靠长长的麻绳拉动钟舌敲打铃身而发出的。我的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所平凡的村小学中度过的。那时,全校100多个孩子完全凭借这质朴的铃声来指挥日常的作息。50多年过去了,那“当当当”的铃响虽已极少听闻,却始终在心头萦绕,难以忘却。

彼时的农村,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村办小学宛如一座宁静的知识殿堂,安然坐落于村东头的黄土岗下。一排土墙瓦房,既是教室也是老师的办公室。

初入学时的情景至今依然清晰如昨,其中记忆最为深刻的,当属那手摇铜铃发出的声音,预备铃是“叮铃——叮铃——叮铃——”。由于教室有限,一年级刚开学时,我们在学校东边黄土岗上大杨树下的树荫里上课。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繁茂的枝叶,轻柔地洒落在前方的黑板上。当听到岗下校园传来的手摇铜铃声,我们便带着小板凳,整齐有序地坐好,就此开始一天的学习。由于没有书桌,我们写字时只能将课本垫在双腿上,一笔一划认真地书写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就在那片树荫下,我们度过了难忘的两个月。秋风渐凉,落叶飘飞,我们又搬到了学校墙外第二生产队的磨红薯粉的房子里。屋内弥漫着红薯粉的香气,尽管简陋,却能遮风挡寒,这让我们深感满足。然而,因为身处校园之外,所以就只是依稀听到学校里的上下课铃声。调皮的孩子估摸该下课了,便举手报告:“老师,我听到下课铃声了!”老师一脸疑惑:“我怎么没听到?”正说着,校园里传出“叮铃——叮铃——叮铃——”的下课铃声,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老师也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一年级的下半学期,我们回到了学校,却要和另一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这间教室空间狭小、声音嘈杂,我们非但没有心生抱怨,反而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这时,手摇铜铃因长久使用而损坏,有时无法摇响。于是,学校老师在一棵树上挂起了生产队用坏的铁犁铧,用铁耙齿敲击,声音清脆而响亮。那“当当——当当——当当——”的上课铃声,恰似催征的战鼓,无论我们在厕所还是正在玩耍,只要听到铃声,都会飞奔回教室。

时光匆匆,升入三年级,我们再次告别学校的教室,搬到了第三生产队一农户家的磨坊。那时的教室里既没有电风扇,更不知空调为何物。春秋天上课还算舒适,初夏时则热得如同蒸笼。不过坚持20多天就放暑假了,不知不觉也就熬过去了。最难熬的要数冬季,豫东的冬季相对漫长。清晨,天色还未亮,我们就背着书包,踏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磨坊。走进磨坊,寒冷仿佛凝结成冰,冰冷的空气瞬间将全身紧紧包裹。耳朵冻得失去知觉,双手冻得通红,僵硬得几乎握不住铅笔。

因为三年级的我们离学校较远,学校购置了一个小铁钟挂在高高的大杨树上,“当当——当当——”的上课铃声能够传遍整个小村庄。在这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只要听到上课铃声,我们就会坚持到教室学习,只为心中那对知识的渴望之火不被严寒熄灭。在这磨坊教室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坚韧与团结,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四年级时,学校新盖了一排教室。我们满心欢喜地回到学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教室。那一刻,喜悦如同花朵在心中绚烂盛开。那略显破旧的桌椅、掉漆的黑板,在我们眼中却无比珍贵。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简陋的学习条件从未浇灭我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之火。只要上课铃声一响,老师和同学们都会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正是这份执着与坚持,让知识的火种在每个人的心中熊熊燃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办学条件日益改善,上课铃也不断更新换代,电铃、音乐铃、智能个性化语音铃层出不穷。孩子们既能清晰知晓上下课的时间,又能在美妙的铃声中愉悦身心,这在我们上学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每当回忆起那段在磨坊教室里的求学时光,听着远处传来的上课铃声,心中依然充满温暖和力量。它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知识的升华和心灵的成长。

(作者系周口市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

2024-08-30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49549.html 1 难忘校园的铃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