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民
(接上期)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如果百姓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百姓不得安居,不要压榨百姓的生活。只有不压迫百姓,百姓才不会厌恶统治者。因此,圣人有自知之明但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但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解读】
在老子的眼里,圣明的统治者有自知之明,他们绝不会因身居高位而炫耀,更不会骄奢放荡、肆意妄为;他们懂得自爱,也懂得爱自己的民众。其实爱百姓就等于爱自己,因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百姓是自己身立高位的基础,不爱民众就等于不爱江山,不爱江山自然就等于不爱自己。一旦老百姓流离失所、缺衣少食,迫于生计,他们会揭竿而起,爆发民变,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统治者。
因此,老子一直在告诫统治者,要始终“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始终“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以道家思想治国理政,励精图治,任贤用能,政治清明,使得大唐经济迅速发展,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玄宗承平日久,没有“慎终如始”,而是纵情享乐,骄奢淫逸,荒废朝政,致使外戚擅权专政,矛盾激化,战乱纷纷,最终使自己陷入危局,差点丢掉性命。这不正是“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体现吗?
做人同治国是一样的道理,要自知和自爱。只有自知才能知人,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但决不能自我表现、显摆自己;只有自爱才能爱人,生活中珍惜自己是应该的,但不能将珍惜自己变成娇贵自己。应该把握好分寸,避免自知变成自见、自贵,那只会适得其反,遭人抱怨。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师常常教育他的学生: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做一个自知的人。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老师,您是否认识自己呢?”老师说:“好,我回去一定好好观察、审视一下自己,然后回答你的问题。”回家后,老师拿出一面镜子,仔细观察、审视自己。他首先看到了自己的秃顶,“嗯,不错,莎士比亚就有一个亮闪闪的秃顶”,他看到自己的鹰钩鼻,“嗯,大侦探福尔摩斯也是鹰钩鼻”,他又看了看自己的大长脸,“嗯,大文豪苏轼就是大长脸”,他发现自己个子矮小,“哈哈,鲁迅先生也和我一样矮小”,他发现自己有一双大脚,“呀,卓别林不也有一双大脚吗”。
于是,他把这些特点告诉学生,并说:“古今中外伟大之人的特点集于我一身,我是一个不同于一般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学生们哄堂大笑。如此自知,是真自知,还是自见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