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民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规律不是很像拉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压低一些,弦拉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而弥补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奉献给有余的。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得道之人才可以做到。所以,有道的圣人做事不占有功劳,有所成就而不居功,永远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解读】
本章老子以拉弓射箭作为比喻,射箭的时候要瞄准目标,其姿态要与目标保持相对的平衡,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拉高一些;力量有余了就减少一些,力量不足了就增加一些,这样才能射中目标。“损有余以补不足”,保持永远的公正与平衡,这就是天之道。
随后,老子尖锐地指出,违反天道的“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造成贫富差异和不公正、不平等现象的原因,是一切祸乱产生的根源,因为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明朝沈一贯在批判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时指出:“人之道则不然。裒聚穷贱之财,以媚尊贵者之心;下则箠楚流血,取之尽锱铢;上则多藏而不尽用,或用之如泥沙。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道异矣。”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嫌贫爱富、媚上欺下的思想,一直像魔咒一样禁锢着大多数人的头脑,致使一些人为富不仁、为贵不尊。因此,古代社会,人们渴望杀富济贫者、仗义疏财者、扶弱抑强者的出现。哪怕是小偷,只要偷富人、不偷穷人,也会得到人们的赞美,被称为“义偷”“义盗”。如燕子李三,就是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专偷豪门富户,从不骚扰贫苦百姓,作案后总要留点痕迹,把一只用白纸叠成的燕子留在作案的地方,或留下写有“燕子李三”字样的纸条,以表明明人不做暗事、好汉做事好汉当,这更使得他声名大噪,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至今。
中国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和政权更替,背后几乎都有“劫富济贫”的影子。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曾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时,民间传唱歌谣“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宋朝王小波起义,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对平等的渴望,几乎成了古时候普通百姓的奢求。
《水浒传》为什么受到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就是因为它描写了一大批啸聚山林、除暴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英雄人物。而这些人物举起义旗的宗旨就是“替天行道”。这里的“道”就是老子所说的“天之道”。一百单八条好汉中,身为大哥的宋江,有“及时雨”之称。宋江为什么会被称为“及时雨”呢?就是因为他对人十分慷慨,给人的帮助非常及时,使得许多得到他帮助的人,对他感恩戴德。尽管他武艺平平、智慧一般,但在群众中的威信却很高,这得益于他仗义疏财、“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品质。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一定要从中得到启示,当自己得到满足的时候,决不要自我炫耀、自我宣扬,而要把多余的东西补给那些欠缺的人,为社会的公平增一份心、添一些力。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你给别人提供了帮助,也会给自己增添幸福。
(未完待续)
(接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