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已经被列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不仅可以导致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和状态发生改变,还会导致一系列精神心理障碍。那么,疼痛有哪些性别差异?哪些人群应重点关注疼痛问题?疼痛怎么治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疼痛的性别差异
一些疾病和疼痛是男性或女性独有的,如女性的痛经和生产痛。一些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发病率上也有性别差异,如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在男性患者中多发。
男性和女性对疼痛的感知也有区别。女性对疼痛的敏感性更高、痛阈更低、耐受性也更差,这和女性的性激素、大脑结构、染色体、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女性有生理周期,器官较小,体脂率也更高,这使得有些止痛药的药效因性别而不同。例如,女性需要服用更大剂量的布洛芬才能获得与男性相同的止痛效果。此外,在止痛药的副作用上,男女也有差异,如女性服用阿片类药物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更高。
在非药物疗法方面,也有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可能影响疼痛的缓解效果。心理干预、放松技巧可能对女性缓解疼痛更有效,而男性可能更需要行为干预和教育来提高对疼痛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中老年人要关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慢性疼痛作为困扰中老年人的最常见病种,发病率极高。然而,多数中老年人对于发生疼痛的风险认知仍然不足。疼痛科常见的中老年人疼痛,除了膝关节疼痛、膝后肌肉疼痛、心绞痛这样的缺血性疼痛等外,还有带状疱疹引起的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等)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超过90%的成人体内潜伏有这种病毒。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病毒会被激活,引发带状疱疹。大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带状疱疹,而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即使身体健康,中老年人50岁后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仍会陡然增加。
一般来说,患有慢性疾病或者隐匿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得带状疱疹,疼痛持续时间更长、更严重,治疗也更难。当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遇上带状疱疹,还可能使中老年人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因此,我们需要给予带状疱疹足够的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其是中老年人,还需重视其他慢性病、基础病、隐匿性疾病的筛查,主动做好预防。
预防感染性疾病 做好个性化治疗
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逐渐降低,寒气更易侵袭人体。这一时期,人们需要更加重视流感、肺炎、带状疱疹等的发病风险。中老年人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但在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前应注意禁忌证。免疫功能缺陷或者免疫抑制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接种减毒疫苗,优先选择灭活疫苗或重组疫苗。
若已患有疾病,且感受到了疼痛,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规范化疼痛治疗可有效消除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疼痛的常见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常用的镇痛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弱阿片类药、强阿片类药、抗神经痛药、抗焦虑抑郁药等。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热疗、牵引等。手术治疗多为微创介入治疗,如神经阻滞术、射频热凝术、胶原酶化学溶盘术等。镇痛方法虽多,但患者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疼痛治疗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成效。中医镇痛的常用方法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需根据中医证候辨证施治。外治法包括针灸、中药热敷、中药塌渍、推拿、拔罐、刮痧等。
(记者 郑伟元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