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国胜
芷兰的纪实散文《情动花洲》刊发于《奔流》2024年第1期,写的是作者壬寅年游览邓州花洲书院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文章通过追忆北宋范仲淹创办花洲书院及写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往事,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之情及“渴望成为他这样的人”的坚定信念。
此文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叙述中饱含激情,议论中多有哲理,既有真挚情感,又有文学魅力。读着不仅丝毫不觉其长,反而有一种想一口气读完的冲动,读后回味再三,仍觉齿颊留香。作为一篇纪实散文的上乘之作,此文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记叙以游览花洲书院的时间、空间顺序为主,脉络清晰,不时有补叙、插叙。如对范仲淹在淮阳两年任职情况的介绍、对南阳历史文化的介绍等,就是通过插叙完成的。插叙部分一般篇幅都不长,或概括叙述,或在引用资料的基础上简要说明,但这些插叙部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人们对范仲淹、南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又不至于冲淡“情动花洲”的主题。
二是议论、抒情与叙述、描写并重。作者在叙述游览花洲书院所见所闻的同时,有大量议论、抒情的文字。这些文字或直抒胸臆,如开头部分写想去看花洲书院的急切心情:“想看花洲书院,想寻范文正公,这个念头时时刻刻萦绕于脑海,已近一年。秋到冬,春到夏,晨与昏,昼与夜,仿佛吹来的都是你的风。愈想愈念,竟成折磨。”或寓情于景,如在花洲书院正堂写范仲淹塑像时的一段文字:“范公身着官服,头戴官帽,左手握拳,右手握卷,双目炯炯有神。范文正公,在古老的陈州大地上我找不到你,只好来邓州寻你。这儿真好,我多想留下来,安心读书,听先生讲学。看着范公,我轻声告诉他。范公虽不语,但他的脸色是那么柔和,让我觉得他在听我说话。”或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如:“看大宋的版图,凡范公去过的地方,都亮着灯,我数了数,竟有50余处。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颤。有人说他位高权重,又有谁看到他为官半生颠沛流离?”像这种“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句子比比皆是。
三是作者在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同时,又有大量的引用,内容有对联、权威志书、地方史志、文史资料、古今名人诗文、伟人语录等。这些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宽度、厚度和说服力,又极具知识性,开阔了读者的视野。
四是由此及彼,主次分明,想象丰富。作者主要是写范仲淹,但由范仲淹又联想到了他的两个朋友,一个是滕宗谅,一个是梅尧臣,作者对这二人的行事概括叙述,褒贬分明。作者对历史往事的叙述,有的通过史料加以论证,更多的是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暮春时节,大宋王朝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那一天,高中的进士们一走出崇政殿,那个叫滕宗谅的洛阳人就迫不及待地走到朱说(范仲淹)面前,深施一礼:‘朱兄!’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宗谅!’仲淹微笑着还礼。”生动的联想描绘,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五是长短句结合,语言富有个性化。作者没有端起架子做文章,而像是和亲近的朋友聊天一样,将心掏给读者,把心里话讲给读者,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如:“我不善言辞,怡嘉太年轻,我俩索性乖乖地听他们说话,不时偷偷溜出去放放风。”“好多地方都没看,我是来看范文正公的,就这么走了?我想哭。”“对闫主席来说,一年会到花洲书院很多次。于我,却不一样。若是我一人,定会随导游看遍整个书院,仔细听其讲解。抑或在邓州逗留数日,每日流连于花洲书院,走近范文正公,聆听他的教诲,寻求思想上的共鸣。因是结伴同游,我不能由着性子来,却也因此留下遗憾。”读着这样清新灵动的文字,一个寻觅先贤足迹的作家、一个任性脱俗独有个性的女子形象,也或远或近地呈现在花洲书院的亭廊光影里。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如何写好纪实散文?芷兰的《情动花洲》无疑给文学写作者以有益的启示。
一是要注重知识积累。作者在《情动花洲》中引用了大量关于范仲淹、花洲书院的诗文、资料,可谓是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文章还提到了全国各地的许多范仲淹纪念馆、范公苑、范公祠、范公像,如苏州天平山的范公塑像、阜宁范公堤上的范公塑像、桐庐严子陵钓台范公像、泰州文会堂前的范公写意雕像、庆阳范公祠内的范公塑像、岳阳楼双公祠内的塑像、伊川县范公墓前的塑像等,还有范仲淹神道碑、苏州天平山高义园、如皋范公苑、建德思范坊、邹平范公祠、延安清凉山范公祠等,由此可见作者对范仲淹的一切之留心,所下功夫之深。
二是要注重实地考察。对写作对象,作者平时已做足了功课,但亲临花洲书院后,还是一而再地认真观察、拍照、记录,为写作积累了足够的感性材料,而后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
三是要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壬寅岁末,回首一年的辛苦与不易,我试着与往事和解、与自己和解,唯有邓州之行未写点什么而难以放下。”“至己卯月中旬,每晚熬至夜半,以文记之,一连数夜,乃成。”从作者的自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为写作此文作者时时“难以放下”的责任感和呕心沥血的严谨写作态度,这无疑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