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25年02月13日
第07版:文化周口·书香 PDF版

原来你还在这里

◇陈黎珍

清晨,我翻阅《我与地坛》,像是与一位老朋友聊天,思绪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一天。

那天下午,高一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我与地坛》,数次哽咽。阳光洒在他沧桑的脸上,空气中有一丝苦涩的味道。我坐在第一排,仰着头,机械地做笔记、抄重点,对老师的沉醉有点疑惑。我不知道老师为何如此深情,我只知道让背就背,以便考试能做对;只知道史铁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作家,对他很同情,也很钦佩。

那时候,我还读不出文章的滋味,只知道要埋头苦读,考出好成绩,让远在外地为我挣学费的父母放心;只知道读不懂也要硬背,不坚强也要坚强,就像那个时候认为的坚强就是硬扛一样。

就这样,我在这份自以为的坚强里奋力奔跑着,跑过我的求学时代,跑过成家立业的青葱岁月,只是好像把什么给忘了。

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就如同忘记了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一样。手上的这本书是我在2018年买的,那时工作已有十年,之所以买它,也许是想在繁琐的工作与家务的间隙,砸开一个裂缝,找到一个喘息的机会。但买回来之后我只简单翻看了几页。六年了,它就静静地待着,默默地注视着我、等待着我,而我对它熟视无睹。它就这样被遗忘在角落里,成了儿子的课外读物,成了女儿的玩具。我也成了某某妈妈,没有了自己的名字,没有了自己的灵魂,只剩一个连轴转的躯体,来不及驻足凝视文字中的美,尽管我曾经那么喜欢文字。

直到不久前,我在角落里发现了它,蓝色的封皮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只剩下白色的封面,已经受潮变形,书页也有些泛黄。我心头一颤,轻轻打开,书里面有儿子做的AABB、ABB字形结构的标注,用稚嫩的笔触画的曲线;还有女儿画得乱七八糟的痕迹,那是她学我拿笔写字的样子画的。一转眼,六年过去了,六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好像又没有什么变化,仍然是每天忙碌地工作,仍然是操心家庭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是,我在去年重拾了阅读写作,内心变得更加笃定,我不能放弃阅读写作。

沉下心来,才慢慢读懂:死亡是一件不必着急的事情,是一个早晚要过的节日。我还有什么可着急的,累了就先趴一会儿吧。我遇到的困难,与书中的相比不值一提。不要太苛责自己,过去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停下来歇一歇也是可以的。生命无须着急,日子是一天天过的,路是一步步走的,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上个月,阅读群里的老师把《我与地坛》列为新年要看的第一本书。看到书单的那一刻,我的心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瞬间热泪盈眶。

昨天中午,我利用午休时间,带着这本书去了单位附近的公园。想着心事,我徘徊在公园的一角,听着脚下的落叶“咯吱咯吱”响,内心慢慢平和下来。我停下脚步,抬头望着湛蓝的天,静静感受着太阳洒在我身上的温度。遥想四十多年前,史铁生独自一人在地坛的境遇,想着想着不由得泪流满面,同样的绝望、颓废、哀伤袭上心头,我好像看到了那样一个身影,一直思考的身影,时而抬头看天,时而低头看地,或者什么都不做就那样傻傻地凝视,呆呆地听草木窸窸窣窣的声音。

原来坚强不是不哭,不是硬扛,而是内心柔软与坚定,是接纳自己之后的豁达,是冬季皑皑白雪飘落后的湛蓝天空。

2025-02-13 ◇陈黎珍 2 2 周口晚报 content_266871.html 1 原来你还在这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