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无不爱春光,古人爱之至极,从笔下即可窥见一斑。
当第一朵梅在冰雪中悄然绽放,王冕就收到了“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信号。天真率性的李清照从卖花人手中接过第一朵春色,“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到了立春,辛弃疾“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便已知春归。春归的时候,李白由衷感叹着“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春风一到,扫却千山之雪,留下无数开放的鲜花,所到之处皆是繁华。这是袁枚眼中的春天,吹荡着如贵客一般的春风。
随着春风送暖,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至仲春二月,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赏花人。而赏花,是古人挚爱春光的又一体现。
不得不说,论赏花的仪式感,还得是古人,因为古人为此直接设立了一个节日——花朝节。《梦粱录》载:“花朝节,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清嘉录·二月》云:“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还有杨万里《诚斋诗话》曰“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节日当天,草木萌青,花事正好,人们趁着明媚春光,祭祀花神、游春扑蝶、饮酒唱和、踏青赏红,把对春光的挚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山堂肆考》说“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这种糕有着鲜花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甚是诱人,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间一时分外流行。嗜花的则天女皇妥妥地把花朝节的发展推向鼎盛,让世人爱春光的心无限生发和蔓延。
其实,纵观春日佳节,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一系列的节日——拉开迎春序幕的春节,构成游春高潮的花朝节,都彰显着人们对春的憧憬和希冀,而日子在探寻春意中被过成了诗。
除却草木繁花知晓春到人间,感知春江水暖的还有小鸭,有嬉游春水的鱼儿,有日日飞在檐下的燕子,有力争暖树欲筑爱巢的早莺,有“油菜花间蝴蝶舞,刺桐枝上鹁鸠啼”……古人不仅通过“春风花草香”,表达人类自身对春的感悟,还要借由蝶儿鸟儿小动物们对春的感知,表达万物对春的期盼和向往。
四季更迭,春终将落下帷幕。爱着春,只想迎春来,何愿送春去。可是春的离去势不可当,似乎只有像黄庭坚那样,“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带着深深的眷恋,把春放在心底;像张惠言那样,“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带着深深的惆怅,送春归去。但是,如同《桃花源记》里的渔人一般,世间总有遇着玄机的幸运儿,你看,白居易就在芳菲尽时,看到了山寺桃花始盛开,原无觅处的春,只是转入此中来。春,在眼前,在远方,在相通的心意里。
春花灼灼,春草欣欣,春雨酥酥,春风熏熏,春阳融融,春云懒懒,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日暖暖,春景熙熙……春的芳华被世人的妙笔书写了千万遍,或许,春本就是一支生花的妙笔,千万遍书写着生命的芳华。
春天让所有好心情都发芽。就连老爱“劝学”的朱熹都动了心:“书册埋头无了日,不如抛却去寻春。”他于胜日在泗水之滨寻芳,与东风相遇,看到了“无边光景一时新”,寻到了“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色不分古今,而今的你,也去寻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