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启峰/文 刘俊涛/图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有茶。周口市区街头,茶叶店鳞次栉比,市民饮茶渐成风尚。然而,有多少人真正愿意为茶付费?对多数周口人而言,有茶可饮是雅事,无茶亦不碍生计。茶在周口,终非生活必需。那么,在周口经营茶叶店,究竟是不是一桩好生意?近日,记者专访了周口市茶叶商会会长石中杰。
一泡古茶润春日
3月17日午后,周口市茶叶商会会长石中杰邀友品茗。他的茶室设于天明锦江国际酒店二楼的“天诚茶博苑”,正是其经营所在。
室内丝竹盈耳,香盒氤氲、陈木幽香。石中杰轻启茶罐:“今日共赏佳茗,清代老生普。”青花瓷罐古意盎然,茶封“同庆号”字样清晰可辨,银匙舀出的茶叶色泽斑驳、黄黑相间。“此乃滇省官茶局清末所制原罐原封茶。”石中杰娓娓道来。
竟是百年陈茶!泡茶所用的“风卷壶”亦非凡品,经专家鉴定为民国紫砂大家冯桂林手制,造型精妙,堪称孤品。清代老茶配民国名壶,茶席间的仪式感顿时满溢。
首道茶汤呈琥珀色,入口醇厚绵滑,一盏入喉,暖意自丹田升腾。宾客皆赞叹:“好茶!”
石中杰莞尔:“老茶如良药,温补之力尤宜体寒者。常有茶客数盏过后,手心沁汗、背生暖,通体舒泰。”
茶香难掩市场苦
“开门七事,茶居末。在周口人眼中,茶终究是锦上添花。”石中杰对市场认知清醒。
周口茶市体量几何?会长细数:市区茶叶店大大小小约500家,县域各约50家,总量近千家。按单店年均10余万元营收估算,全市年销售额勉强过亿元。
回首20载从业路,石中杰初以超市“八宝茶”起家,后开连锁店走亲民路线。虽小有所成,终觉利润微薄。偶遇一批优质陈年普洱,毅然变卖店铺,举债300万元,入驻天明锦江转型高端,专营名茶、古茶。
“本店营收额在业界算是领先,但并不是单靠茶叶。”会长揭秘经营诀窍,“我在2015年涉足紫砂壶收藏,经手一批珍品孤品,现兼任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有时一把壶的利润远超茶叶,双轨并行方得稳健。”
卖茶功夫在茶外
问及周口茶店经营之道,石中杰倾囊相授:
一重衍生经营,玉器文玩可补益;二塑产品特色,忌跟风乱定位。
虽前路多艰,会长仍看好茶业前景:“茶乃健康饮品,终将深入人心,饮茶已成生活美学。”
谈及市场乱象,会长痛心:“常有来电索要‘千元观感百元茶’,过度包装必损品质。胖东来茶品热销,印证百姓需要高性价比‘口粮茶’,唯优质平价茶成主流,周口茶市方入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