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永团 文/图
“张卓成是吉林大学法学院23级法学硕士,虽然加入义警队伍不久,但他脑袋瓜灵活,工作踏实能干,积极为义警队伍出谋划策,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协助我们筹建了‘周口义警人民调解委员会’,使义警积极参与社会矛盾调解,为维护一方平安贡献义警力量。”3月21日上午,在刚挂牌成立的“周口义警人民调解委员会”门前,周口义警大队教导员于海岗难掩心中的喜悦,对张卓成赞不绝口。
2025年2月中旬,张卓成结束了在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的实习工作,回到家乡。机缘巧合下,他加入了周口义警队伍。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热情耐心。在参与义警活动中,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在一些人口密集、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的社区内,常有居民向义警队员反映问题,如欠钱不还怎么办?家庭矛盾、邻里纠纷能帮忙处理吗?
张卓成深知,民生问题无小事。他深思熟虑后提出,可以借鉴法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依托义警紧密联系基层的优势,建立“周口义警人民调解委员会”,再由义警队伍中有丰富法律工作经验的退休法官、老律师组织协商,居中调解,做到群众矛盾就地解决,将民间纠纷化解在矛盾初期。
说干就干,张卓成整理好建立“周口义警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提议计划书后,上报给于海岗。于海岗对这一提议非常支持,经请示相关领导同意后,部署义警大队的队员参与筹建工作,并组织调解人员的选配。一周后,在周口市公安局川汇区分局的大力支持和张卓成的前期筹划下,“周口义警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式成立。调解委员会不仅能对百姓主动申请调解的案件进行调解,还能承担110非警务警情的分流工作。以后邻里纠纷导致的警情,若情节显著轻微,可以分流到调解委员会,由退休法官、老民警担任调解员,他们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以温情与法理促成矛盾的化解。
川汇区副区长、周口市公安局川汇区分局局长朱成刚表示,人民调解制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息讼止争”“和为贵”的理念,通过协商而非对抗的方式解决矛盾,符合社会对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追求。周口义警大队创新性利用义警深入社区的优势,针对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有序、保障居民生活环境和谐安宁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这也是对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