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冰
葫芦烙画又称烫画葫芦等,是将绘画与雕刻技艺巧妙结合的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葫芦因其独特的形态和寓意,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而葫芦烙画则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趣味。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葫芦烙画再次受到重视。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苑玉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仅继承了传统技艺,更在作品中融入现代审美和文化元素,赋予作品新的时代意义和生机。
苑玉林从小就喜爱画画,自幼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是一位民间烙画艺人,对他的影响尤为深远。父亲不仅传授给他绘画的基本技巧,更通过讲述烙画的历史与文化,激发了他对这一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尊重。在父亲的引导下,苑玉林逐渐认识到,每一件工艺作品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这种认识成为了他日后艺术创作的基石。长大后,他参军入伍,被选为文书,负责办黑板报、制作展览等工作,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转业到地方后,他长期从事晚会筹备、舞台设计等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2007年,他开始尝试雕刻蛋壳画。退休后,他沉醉于葫芦烙画创作,不仅实现了老有所乐,还通过自身的行动传承了这一文化艺术。
制作一件葫芦工艺品需要去皮、晾晒、打磨、雕刻、绘画等步骤,讲究依形造景,每个葫芦都别具风格。葫芦烙画以葫芦为载体,以烙刻为手法,不仅运用了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等技法,还运用了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的表面上创作人物、山水、花鸟等,渲染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典雅逼真,惟妙惟肖,回味无穷,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葫芦烙画的创作过程,不仅要求艺术家具备精湛的技艺,更需要艺术家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意在笔先,落笔成形,把烙画艺术巧妙构思于葫芦之上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葫芦上烙画和在纸上画画不同,葫芦是立体的,表皮硬且光滑,有些地方凹凸不平,创作难度比较大。葫芦烙画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掌握电烙笔停留时间长短和火候,确保葫芦上熨出的图案层次分明、色调丰富。葫芦烙画将绘画、烙画及雕刻艺术融为一体,尤其需要耐心。
在纯手工葫芦烙画上,苑玉林展现了非凡的匠心与精湛的技艺,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创完美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福娃祝寿》融合了传统葫芦烙画的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地将葫芦的自然形态与福娃的形象结合,通过精细的烫画技艺,将吉祥寓意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艺术精品。这件作品不仅承载着对长寿和幸福的美好祝愿,更通过精细的工艺展现了苑玉林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在葫芦的表面,他巧妙地运用烙铁的温度和力度,将福娃与传统寿桃图案结合,刻画出栩栩如生的福娃形象,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审美的敏锐洞察,使得作品既具有观赏性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为观者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传递出一种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一帆风顺》的创作中,他运用了现代艺术的象征手法,以葫芦的自然形态为画布,通过精湛的烙画技艺,描绘出帆船在波涛中勇往直前的景象,象征着事业和生活的顺利与成功,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为朋友设计创作的《李白醉酒》作品中,他将葫芦烙画元素融入到家居装饰品中,使作品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富有文化内涵,不仅为葫芦烙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渠道。
葫芦烙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精湛的手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上,更在于它如何在现代市场中获得新生。在《玉兔呈祥》作品中,他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元素,运用独特的光影处理和层次塑造,使画面既有传统艺术的庄重又不失现代审美的灵动,既有传统艺术的神秘又不失现代艺术的简洁。
他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工作,通过开设工作室、举办展览和讲座等形式,将个人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可供学习和传承的知识体系,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葫芦烙画的学习与创作中来。2024年,他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本版图片由苑玉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