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800亩青绿的生态卫士

轩四青察看林木长势。

轩四青察看新栽种的行道树。
□记者 张洪涛 通讯员 王立平 王冰洁 文/图
他,每月巡护至少20天,每天巡护一二十里,始终把林木当成自己的家人;
他,及时防控森林病虫害,守护着绿色宝藏,讲述着森林资源管护的动人故事;
他,管护着800多亩的集体林木,始终把护林工作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
他就是扎根基层、忠诚守绿的太康县龙曲镇轩庄村生态护林员轩四青。
投身护林 初心如磐
轩四青管护的这片林木位于太康县革命老区,紧邻铁底河省级湿地公园,此处一马平川、碧波荡漾、植被丰富。
轩四青告诉记者,这里曾是他童年的乐园,如今更成为大自然馈赠给乡亲们的绿色宝藏。
当得知村里要选聘生态护林员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决心为守护家乡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任生态护林员后,轩四青一个人要管护好轩庄、司楼两个自然村的森林资源,辖区内又有铁底河湿地公园,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而自己的专业知识却十分有限。
为了能更好胜任这份工作,他报名参加生态护林员培训班,从树木病虫害防治到湿地生态平衡,从野生动物习性到环保法规条文,他逐一钻研。逐渐从一个生态保护的“门外汉”成长为平原生态保护的“明白人”。
守绿护绿 恪尽职守
轩四青管护区域的林地分布相对分散,同时,该区域的铁底河省级湿地公园、村庄防护林、农田防护带也需要他守护。
作为平原地区的生态护林员,轩四青的巡护任务十分艰巨。每天天不亮他就出门,骑着那辆老旧电动车穿行于林间小道,车辙印里满是年复一年的坚守。
2024年8月,他发现管护区域内的一片杨树林中,部分杨树叶呈现罗网状、部分枝条被吃光的现象。
凭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他初步判断可能是杨树虫害。
采集样本后,他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太康县自然资源局林业技术服务中心报告。后经过专家认定,引发此次虫害的是杨小舟蛾。
随后,太康县自然资源局迅速组织人员对这片树林进行了药物喷洒防治,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林木病虫灾害。
为了确保防治效果,他连续多日关注这片杨树林,密切观察树木的恢复情况,直至嫩芽重新攀上枝头,他才露出欣慰的笑容。
除了关注树木的健康,轩四青对身边的铁底河省级湿地公园也格外上心。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肺”,对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有一次,他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人在偷挖湿地土壤。他当即上前制止这一违法行为,并第一时间联系该县自然资源局林业执法人员。
近年来,轩四青成功制止多起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
创新方法 改善环境
如今,轩四青把责任看得比泰山更重,把信念看得比生命更重。
针对平原地区生态保护的特殊情况,轩四青积极开动脑筋,依据多年经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林区管护的“土办法”——“一听二看三询”工作法。
一听油锯声:平原地区视野开阔,油锯声响能传很远,根据声音能初步判断伐树的距离和方位。
二看树长势:健康的树木长势喜人、苍翠蓊郁,有病虫害的树木发蔫,树下有虫粪或分泌物。
三询村内人:与村民拉家常、问动向,捕捉破坏生态的蛛丝马迹。通过和村民拉家常,他在第一时间掌握偷猎滥捕野生动物、毁坏林木、非法开垦等情况,有效提高巡护效率。
近年来,在太康县自然资源局林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下,轩四青家乡轩庄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农田防护带郁郁葱葱,有效抵御了风沙对农田的侵袭,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铁底河省级湿地公园也已成为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站”和“补给点”。
看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轩四青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他深知,保护生态环境,仅靠自己和少数生态护林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
于是,他经常在巡护之余,利用休息时间,在田间地头面向村民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活动。
他从县自然资源局领来宣传资料,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向村民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在他的带动下,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村庄的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觉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来。
一些村民主动担任义务监督员,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向轩四青报告;孩子们在他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的好习惯。
无私奉献,绿满山河。
多年来,轩四青用他的勤奋、无私书写了生态保护新篇章。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轩庄村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林木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
他就像一颗绿色的种子,在平原地区生根发芽。他用实际行动守绿、护绿,为家乡的生态环境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