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照岭(右)辅导学员习练八极拳降龙式
徐长磊
八极拳,又名开门八极拳,是一种拳势紧凑、 雄健刚烈、遒劲迅猛、动静分明的短打类武术拳种。有文章认为,八极拳曾以“巴子拳”为名,也有称“月山八极拳”的。
据1933年版《沧县志》记载,八极拳由“癞”姓道士传艺于清代雍乾年间山东省庆云县(原属河北沧州)后庄科村人吴钟(1732~1822), 吴钟传其女吴荣(1772~1856)。后父女俩在沧县孟村、罗疃一带设场授徒,从学者众多。另据罗疃《八极遗宗》记载,吴钟的八极拳得自少林寺老禅师。由于众说不一,关于八极拳的渊源还有待研究。自吴荣之后,沧县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造诣较深者有孟村王长锡、王世同,著名者有罗疃的李大中(1810~1875 )、张克明(1812~1882)。此后,名手辈出,八极拳也随之传向南北各地。
八极拳名称的由来也众说不一,汉代刘安《淮南子·坠形训》记有“九洲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弘,八弘之外有八极”,取八方极远之意,足以表现本门劲道向四面八方爆发至极远的特点。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趟看家拳,除了受戒武僧,外人一律不传。因该拳是将剪、爪、太、八、形、劈、罗、花八种拳中的精华提练组合而成,故名为八极拳。但近代称八极者居多,且早已为世人所接受。
吴钟(1732~1822),男,回族,山东庆云县(原属河北沧州)严务乡后庄科村人,清雍正年间,著名的八极拳大师,八岁时便以聪明闻名,勇气出众,超凡脱群,后受业于明末清初反清复明志士,化名“癞”的和尚,精于“癞”的枪术。还拜其他老师习练。艺成后,浪迹江湖,行侠仗义,广交艺友,并综合前人成果,经过多年苦修,集各家门派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开立门户,独树一帜,自成一统,称为八极拳门。雍正年间,他只身三闯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他为八极拳始祖,享年九十岁。
据清同治十二年(1874)直隶沧县罗疃《八极拳谱》记载:“八极拳乃河南(嵩山)少林寺所传也。清雍正至嘉庆年间,沧县后庄科村(清雍嘉年间,沧县辖后庄科村,1961年后庄科划归山东省,即现今山东省庆云县严务乡后庄科村)有吴钟者,喜拳术好交游,凡闻技击过人者,必师事之技击术,因此技艺大进。为访名师,乃贴示四方,悬赏求师。有某叟者,携妻来访,钟与言其技,知为高人,随师事之。经叟数年指授,加以昼夜苦功,钟之技艺盖加精到。一日,叟外出访友,钟赴叟处,谒其师母。叟妻曰:”尔数年日夜习技,究技至何等曷,演示之“。钟乃演技于庭,演毕,叟妻曰:”惜尔数年苦功,技尚未臻精到“。乃辄为指点其中奥妙。盖叟妻亦精于技击者也。钟技已有根基,经叟妻指点豁然贯通。叟归,观钟演技,讶其大精,叟询其妻,妻俱以实告,叟曰:”钟之技历有根基,经汝倾囊相授,其技已超越我等,此处不可久留。“遂别去”。
吴永、丁孝武、吴荣为二世祖师。吴永(1778~1852),男,回族,沧州孟村镇人,于丁孝武相比,拳尤甚。丁孝武(1775~1848),男,回族,沧州孟村镇人,于吴永相比,枪尤甚。吴荣(1772~1856),女,回族,吴钟之女儿,拳枪均尤甚。
李大中、张克明为三世祖师。二人为罗疃双雄。李大中(1810~1874),男,汉族,沧州罗疃人,以铁指、神枪出名。张克明(1812~1882),男,汉族,沧州罗疃人,以神拳、神枪闻名。
黄四海(1829~1914),男,汉族,沧州罗疃人,为四世祖师,武功卓越,获六品顶戴。
黄世春(1868~1946),男,汉族,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罗疃村(现为孟村回族自治县罗疃村),为五世祖师。他广收门徒,在许昌、漯河、周口一带传授八极拳术。清末,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兵荒马乱,土匪横行。黄世春于1901年来到周口市川汇区北7公里处的黄湾村,当时黄湾村有一家黄姓大户,为了防止土匪入村抢劫,保护本村村民安全,弘扬武术精神,他出资专门请八极拳五世传人黄世春来本村传授八极拳武术,武术教练场地就在黄姓大户院内,若逢雨雪天气,就在他的房屋内训练。当时在黄湾村共招收徒弟大约15人,学徒年龄一般在8~16岁之间。当时黄金乡拜黄世春为师,时年黄金乡才12岁,是当时15名学徒之一。
黄世春八极拳武功基础扎实,本领过硬,对学徒要求特别严格,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要求学生都要刻苦训练,要求学生恪守武德,以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为初心,不能仗武欺人,要求学徒严格遵守八极拳精神十六字诀,即“忠肝义胆,以身作盾,舍身无我,临危当先”。黄世春在给学徒表演靠背功时,背部靠墙,迅猛发功,其房颤动。当时农村晚上搭台唱戏,看戏的人很多,不时的乱挤乱扛,而黄世春老师原地不动,稳如泰山。当时黄湾村附近南有栗八店,东北有黑营两个村庄,各有传授武术的老师,村庄学徒之间闹了矛盾,因老师调解未果,从而引起老师间的武术比试,结果黄世春当场展示了八极拳搓、提、推、掌等武术动作,当他对准直径为30厘米的树木打去时,其树颤动作响,他们看后自愧不如,甘拜下风,于是平息了这场武斗风波。黄金乡是黄世春15名学徒当中最优秀的一名。
黄金乡(1889~1973),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王营乡黄湾村人,为八极拳第六代传人。从12岁开始拜第五世传人黄世春为师,刻苦学习六年,主要学习了八极拳套路的“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十二路八极拳”、“枪刀剑棍”等,得到了八极拳的真传。黄金乡的武功远近闻名,有一次,一帮土匪强盗夜间如入黄湾村抢劫,大约有20余人,黄金乡闻讯起床,拿起木棍直奔土匪,打伤打残数人,土匪们胆颤心寒,狼狈逃窜,从此,土匪不敢在进黄湾村抢劫。1945年3月,黄金乡去周口赶集买东西,路过周口沙北筢子街,见到两个日本鬼子调戏一名年轻妇女,黄金乡义愤填膺,迅猛上前,不由分说,一阵拳打脚踢,尽展八极拳术,将两个日本鬼子打昏在地,随机解救了那名妇女,这个故事一直传扬至今。1958年,黄照岭3岁那年,黄金乡已69岁了,黄金乡决定把八极拳武功传授给黄照岭。
黄照岭(1955~),男,汉族,周口市川汇区人,为八极拳第七代传人。黄金乡是黄照岭的祖父,黄金乡先从武术基本功教起,然后刻苦训练八极拳,黄照岭3~5岁学习八极拳基本功,5~7岁学习八极拳基本动作要领,主要学习了“金刚八式”(包括撑捶、撑掌、劈山掌、向龙式、圈抱、虎抱、伏虎式、探马掌)、“六大开”(包括顶、抱、提、单、挎、缠)、“八大招”(包括阎王三点手、猛虎硬爬山、迎门三不顾、霸王硬折缠、迎封朝阳手、左右硬开门、黄莺双抱爪、攉打撩裆腿)、“十二路八极拳”(包括金刚八式连环、二郎单山、击裆捶、打虎架、推窗、反背掌、六大开连环、野马分鬃、虎登山、反撩阴挂蹋、八式六开连环、综合拳)、“八极拳器械及功夫类”(包括八极灭敌棍、八极大枪、八极单刀、八极大刀、八极强筋经、八极铁砂掌、八极桩)。黄照岭经过十几年的刻苦训练,学习创新,精益求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中华武术瑰宝八极拳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为响应国家号召,全民健身,发展传承武术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近年来,八极拳以其姿势简洁、练打结合、便于集体操练等特点,受到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各地八极拳传人纷纷成立八极拳研究会及八极拳社、武馆,使八极拳这一古老的拳种在全国得以迅速发展并远播海外。
2018年10月4日,在中国佛山举办的南粤《武状元杯》传统武术公开赛中,黄照岭分别荣获“八极拳”、“枪术”第一名,并收学徒数十名,黄照岭除了潜心专研八极拳之外,还学习了“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等,黄照岭结合自己的临床医学专业,把“八极拳”武术套路与人的肌体结构相结合,使武术训练更加科学完善。为响应国家号召,全民健身,发展传承武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八极拳以其姿势简洁、练打结合、便于集体操练等特点,受到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各地八极拳传人纷纷成立八极拳研究会及八极拳社、武馆,使八极拳这一古老的拳种在全国得以迅速发展并远播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