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军
朋友送给我一块香樟木,我视若珍宝,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着实香气扑鼻。香樟是一种树,它生长在南国,材质坚硬,和北方的桃树材质差不多。我去过南方多次,不曾留意过香樟树,自从有了一块香樟木,似乎多了一份对香樟树的钟爱。
前些时候,我去以香樟树闻名的江西旅行,走在乐平市的大街小巷,街道两边全是香樟树,使我大饱眼福。
香樟树又称樟树、乌樟、芳樟等,是江南四大名木之一。香樟树为亚热带树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是樟科梓属的常绿高大乔木。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树冠广展,叶枝茂盛,浓荫遍地,气势雄伟,是优良的行道树及庭荫树。香樟树不仅为老百姓世代喜爱,历代文人雅士也钟爱有加。
白居易的《寓意诗五首》中有“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的诗句,说明了香樟树的生长地及树形,以及香樟木的用处,可谓香樟木推销的最佳广告用语。
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大热五首 其四》云:“吾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门前五巨樟,枝叶龙蛇舞。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西照坐东偏,南薰开北戶。胡为舍是居,受此炮炙苦。”这首诗堪称香樟树作为庭院遮阴的最美代言词。同为南宋著名诗人的项安世,在《古樟书堂》诗里将文人雅士对古樟的喜爱描写得恰到妙处:“问讯书堂士,门前有古樟。植根深入地,盘势阔连岡。雾合琴书润,风来砚席凉。试赓云下曲,余韵绕琳琅。”
元稹《谕宝二首》长诗中有“千寻豫章干,九万大鹏歇。栋梁庇生民,艅艎济来哲”的诗句,足见古老香樟树在诗人及世人心中的位置。
这样的古诗还有很多,比如白居易《宿樟亭驿》中的“夜半樟亭驿,愁人起望乡”,《醉送李协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中的“富阳山底樟亭畔,立马停舟飞酒盂”。沈亚之的《文祝延二阕》中有“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等。
香樟树因含有特殊的香气和挥发油而具耐温、抗腐、祛虫之特点。是名贵家具、高档建筑、造船和雕刻等理想用材。日常用的樟脑就是由香樟树的根、茎、枝、叶蒸馏而制成的白色晶体,无色透明、有清凉香味,用于防蛀,也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学工业。
在民间,人们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香樟树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青睐。
古时候江南就沿袭着女儿出生栽植香樟树的习俗,女儿出嫁,父母把对女儿割舍不下的爱,盛装在香樟木箱子里,伴随女儿远嫁,守护女儿终生。
香樟树很有特色,树皮粗糙,质地却很均匀,从来没有白杨树的斑斑驳驳、没有柳树的肿瘤结节;树枝树干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路长去,不会偷工减料也不会画蛇添足;树冠的形态是球形的,在天空中画出优美的曲线。香樟树就像是苏东坡的书法,圆润连绵、俊秀飘逸,却又中规中矩,如果是长满香樟树的一面山坡,那简直是苏东坡绝世碑帖了。
香樟树常被南方人称为“神树”,自古都是人们祈福的地方。据说,谁家小孩夜哭不眠,只要大人带着小孩去拜祭神树,小孩就不哭了。我想,这可能是香樟树香气起的心理作用吧。
在江西农村,香樟树不仅是村里人的“神树”,而且还是鸟儿们的天堂。树上长了虫子,啄木鸟给它治病,留下了的洞穴正好是“八哥”的巢穴。每年夏天,树上准是叽叽喳喳,很是热闹。
香樟木以独特的芳香、漂亮的纹理、制作的家具耐用又防虫蛀。日常生活中小到活血祛湿、健胃止泻,大到女儿出嫁的陪送物品,都少不了樟木的身影。从远古至今日,人们对香樟树的爱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成为炎黄子孙生命中温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