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擦亮“民生窗口”——记户籍警郑长伟

来源:周口晚报 2021-10-19 09:03

郑长伟(右)为居民办理业务

□记者 彭慧 文/图

人物小档:郑长伟,中共党员,2012年入警,三级警长,现任项城市公安局永丰派出所副所长兼户籍民警。曾获2017年度“周口市十佳户籍民警”。

办理户籍和身份证件业务的户籍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派出所的第一窗口,也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多的警民交流平台之一。近日,记者采访了项城市公安局永丰派出所副所长兼户籍民警郑长伟,用笔和镜头记录了一名户籍民警的点点滴滴。

便民衣架“暖民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户籍窗口是传递为民服务的最好端口。

永丰派出所地处项城市区南十五公里,辖区人口七万余人,人口管控面较大,办理户籍业务众多。该派出所内有一个独特的照相室,室内有个“便民衣架”,上面挂着不同颜色、不同尺码的衣服,办公桌上放置着梳子、梳妆镜、发卡、皮筋、发胶、化妆棉等,这些都是郑长伟自费精心选购的便民物品。

说起“便民衣架”的故事,郑长伟感慨万千。有一次,辖区一位老大娘为年幼的孙子领取身份证,证件拿到手,大娘没有离去,而是一遍又一遍地看。郑长伟上前询问得知,大娘的孙子没有穿过黑色衣服。郑长伟便向她解释拍身份证照片不能着浅色的衣服,为了避免群众往返,他准备了一件黑色衣服供大家照相时更换。大娘听了郑长伟的解释后,微笑着说:“小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好看。”大娘离开后,郑长伟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办证照片看似小事,却是群众心中的牵挂。他决心从小事做起,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他的真诚。

第二天他特意从服装店选购了不同颜色、不同尺码的衣服,小孩子和女士的衣服选颜色艳丽的,男士的选深色系、格子衫,他还把自己当年结婚时只穿了一次的“新郎官”西服也拿到所里,挂在便民衣架上供大家拍照时使用。为了让当事人拍到满意的照片,采集照片之前,郑长伟还要提醒他们“对镜梳妆”,用化妆棉擦去面部的油光,整理一下头发,露出眉毛、耳朵……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户籍办理“不打烊”

窗口虽小,但这方寸之间却连接着千万家的家长里短。

今年8月10日晚,忙碌了一天的郑长伟刚回到宿舍,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听到的是一男一女争吵的声音。郑长伟遂耐心的进行询问,得知对方是一对夫妻,目前在郑州打工,前段时间夫妻俩因办理业务将户口薄从家中带到郑州,当下准备给孩子报名上学时,却找不到户口薄,俩人又因疫情无法返乡办理,相互埋怨对方粗心进而引发争吵。了解到具体情况后,郑长伟告诉他们不需要特地从外地回来,并通过电话耐心指导他们下载“河南警民通APP”,采取网上提交申请的方法申请补发户口薄。近日,其家人帮忙领取了补发的户口薄,领取户口薄时,夫妻二人又专门打电话向郑长伟表达感激之情。

2019年国庆节放假前一天,很多学生接学校通知需要办理身份证,学生们怕户籍窗口放假,一窝蜂来到户籍窗口来办理身份证,户籍室外排了近400多人的队伍,考虑到家长陪同学生办证不容易,郑长伟一边安慰大家不要慌忙,一边为大家发放排队号码,免得拥挤,一边向大家承诺:今天来的,愿意等的,延时加班办理。晚饭都没有顾得吃,一直加班到次日凌晨一点左右,把前来办证的群众送走完,郑长伟才回所休息。

为民服务“不缺位”

民生民生,便是人民的生计。服务民生,就是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2017年3月份,他接待了一名群众的来访,称亲戚宋某英嫁豫北外市已经30多年,由于常年在外打工,在外市户口漏录,在当地又由于缺乏相关手续,户口多年没有补办成,给她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抱着试试的态度托亲戚来问能不能在辖区补录。

郑长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一边向宋某英电话核实其基本情况,一边查阅其原始户籍材料(年代久远,宋某英没有申报户口,父母均已去世多年,没有其户籍材料),同时向所长王坤及市公安局领导逐级汇报,又同其所在地公安机关相关人员沟通,经多次沟通补充宋某英在豫北家庭生活轨迹材料,同时又联系其原籍村邻居、村干部,为其出证明材料,等材料齐备后通知宋某英来补录户口,宋某英的户口在郑长伟及市县户政部门的关切下,很快得到补录,办理好身份证后,郑长伟婉拒了宋某英的钱物感谢,不善言语的宋某英后来又短信称:“郑警官,我不会忘记你的,你是个好警官。”

在郑长伟心里,工作的份量太重了,以至于他忽略了家庭。结婚时,他只请了五天假;女儿出生时,郑长伟只在医院陪了妻子两天;有一次孩子生病住院,他打电话询问情况时,妻子开玩笑说:“人家都是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看病,每次只有我一个人带孩子去,弄的连医生都说孩子他爸不负责,得让他回家跪搓衣板。”这句话虽然是句玩笑却让郑长伟至今难忘。

户籍窗口没有惊心动魄的侦查故事,没有血染衣襟的英雄壮举,没有荡气回肠的豪言壮语。8年来,郑长伟立足户籍窗口,不断推出“便民”“亲民”“利民”举措,全面提升户籍窗口服务水平,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得到了辖区群众的广泛好评。 

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