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付留兵
改革,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如何把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如何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更大突破?周口市淮阳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去年以来,淮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决策部署,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切实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力推进163项重点改革任务,全力打造契合淮阳实际、独具地方特色的改革品牌和改革样板,不断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开局之年形成开局之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关键阶段。
区委深改委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以开战即决战、起跑即冲刺的决心,引领着全面深化改革航船破浪前行。
“对淮阳来说,改革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基层所盼。如果没有改革精神,没有改革举措,没有改革勇气,淮阳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区委书记、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建党说,全区上下要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紧跟市委深改委步伐,聚焦问题抓改革,围绕发展抓改革,较真碰硬抓改革,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区委书记、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建党坚持一线调研,掌握实情,带头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全面推行林长制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献超坚持精准谋划,紧盯重点,点题推动“招商引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等重点改革;区委深改委委员靠前指挥,协调各方,领衔推动专项领域和分管领域改革任务落实,实现换届之年改革工作衔接有序、推进有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定期召开区委深改委会议,审议改革要点,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审议改革方案、部署改革工作。精心制定《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淮阳区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责任分工方案》,明确“十大改革攻坚行动”,构建“要点+台账+交办+快报+调度+考核”全周期落实闭环,以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方式,倒逼改革重点突破、深入推进。
闯“深水区”,啃“硬骨头”。一项项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改革落地有声、开花结果。全区营商环境深度优化,2021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发《河南周口淮阳区:多种监督形式提升政务效能》;项目建设综合考评连续三次位居中心城区第一位,“三个一批”活动项目开工率位居全市第一位;医共体建设、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教育综合改革等一批特色亮点改革受到省市表扬激励。
全面深化改革在陈州大地凝聚起磅礴力量,激荡起滚滚春潮,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激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动能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淮阳区以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突破口,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全区改革发展大局。
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市级、区级创新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申报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区拥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为淮阳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重点围绕产业培育、发展、增收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服务。全区科技特派员2021年度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8项,累计推广新技术43项,引进新品种35项。
“现在像做梦一样,没有想到不动产证3天就办理下来了。以前办证需要多个部门挨个验收,非常麻烦。现在,只需提供一份资料就完成验收,办出了不动产证,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真高!”2021年5月24日,淮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在送证时,柯丰木业的负责人李培友欣喜地说。
让“软环境”成为“新优势”。淮阳区开启建设项目竣工联合验收的新模式,推进“承诺制+代办制”改革提质增效,推动项目“拿地即开工”,实现了从“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的历史性转变。
巢正风暖,凤凰来栖。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候鸟一样,被淮阳这座水草丰茂、宜居宜业之城深深吸引,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已促成华塑实业、羲荷实业、联塑二期、钰丰包装等企业来淮投资建厂。
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承接省市赋予的255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和“掌上可办”。目前,不见面审批已达到97.6%。
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创新“码上监督”平台,切实解决企业群众“最烦”“最痛”“最愁”“最盼”“最急”问题。制定《淮阳区招商引资办法》,坚决兑现优惠政策,让企业家信任、使投资者放心。目前,兑现双石纺织项目、美德澳服饰、周口欧邦科技等基础配套设施奖扶资金共计3600多万元。
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全覆盖。积极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树立评选一批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河南联塑被授予“河南省智能工厂”。周口市“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于2021年11月26日在该区召开。
应着改革重锤阵阵落地声,一块块“硬骨头”被啃下,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被化解,一道道亮丽的改革风景线,让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阔。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改革力度传递民生温度
2021年11月4日,家住淮阳区四通镇的时女士焦急地来到北关派出所咨询:“孩子在淮阳上学现急需户口本报考,可不可以在北关所办理户口本?”听完时女士话,户籍民警告诉她,现在户政业务可以全城通办,随后民警很快给时女士办理了户口本,为时女士解了燃眉之急。
这样的便利,得益于淮阳区公安局推行的户政业务“全城通办”改革。此举措打破了原有户籍业务均由户籍地公安机关户政窗口办理的限制,群众可就近自愿在该区任何派出所办理指定户籍业务,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数据“跑”两头 ,群众就地“等”,点滴变化的背后,蕴含着的是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该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现无户返贫,无人新致贫,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走在全市前列,增幅达到34.7%以上。坚持把“三农”这个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全年粮食总产突破22亿斤,打造乡村振兴示范乡镇2个、村20个、线路4条,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培育,王店乡入选全国农业产业示范乡镇。2021年11月4日,全市“七个一”工程推进会在淮阳召开。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城区4条水系完成治理,区域河流“水清、河畅、岸绿、景美”,该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个试点县之一;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7个乡镇农田林网和10个森林乡村建设,生态淮阳绿意盎然、底色亮丽,新站镇被评为“河南省绿化模范乡(镇)”。
文旅文创迈出新步伐。强力推进国家5A级景区创建,成功设立全省首家县级文物局,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布老虎、考古盲盒等新型文创产品走俏走红,开设文旅文创产品旗舰店,推动文物活起来、文创动起来。
人民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就业加快扩容,城镇新增就业1575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两倍以上。8所乡镇敬老院实施改造提升,一批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推动补齐民生短板。新增加公办学位39220个,课后延时服务“5+2”模式全面推行,高质高效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任务,推动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改革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小切口破题,大纵深推进,基层探索迸发强劲活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
始终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探索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的基层改革经验。
“堵塞的道路终于打通了,今后开车走到这里再也不用绕路了!”淮阳区豆门乡木楼村村民感叹他们村最近发生的变化。
前段时间,淮阳区重点村居集中整治工作组对走访中发现木楼村有一条死胡同,组织专人拆除“违建”、集中整治,让胡同变得更加宽敞、通畅了。
这只是淮阳区探索乡村综合治理机制,以重点村居集中整治为抓手,开展“问题村”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该区乡村综合治理工作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四通镇时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此外,全区范围内推行村级基本制度,以制度建设巩固综治成效。《综合治理工作手册》被市纪委监委印发推广。
该区把文明城市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推动这座陈州古城从脏乱差到舒适宜居的华美蝶变。
“宽阔的道路,整齐的街道,精致的游园,清澈的龙湖……我都快找不到回家的路了!”2022年2月,春节期间,在广州打拼多年的钱修强回到淮阳老家后由衷地赞叹家乡的巨大变化。
该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聚焦民生,创新载体,全域创建,“零容忍”拆违治乱,拆除违建9.3万平方米,还绿于民、还湖于民、还景于民。大力度推进项目,城区22条改造提升道路如期竣工,一批街头游园、3A级公厕投入使用,不断刷新城市颜值,绘就一幅“绿城、水城、古城”交相辉映新画卷,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该区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提升全区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抓手,初步实现从“患者奔波到市区”到“专家组队下基层”,从“患者跑”到“专家跑”。
“自从家门口有了‘体检中心’,看病就再也不用来回跑了,很方便!”王店乡袁庄村卫生室,村民夏守检查健康状况时感慨地说。老夏患有多年高血压,以前做一次健康检查,要大老远跑到乡里的卫生院,很不方便。去年,淮阳区大力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袁庄村的卫生室也配备了“健康一体机”。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检查身体健康状况。
去年以来,淮阳区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念好“高、合、创、融”四字诀,逐步建立体系完整、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让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护航淮阳百万群众生命健康。
一项项基层改革在探索中成长,在磨砺中成熟,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不断涌现。
2021年,淮阳区新获批国家级改革试点4个、省级改革试点7个、市级改革试点2个;改革事项两次被省市领导批示肯定,7项被国家部委、省委通报表扬,8项被国家部委、省、市总结推广;有6场在淮阳召开的省级以上现场会或省级以上会议做典型发言、12场在淮阳召开的市级现场会或在全市会议做典型发言;9期简报被省级以上党委、政府、改革办工作简报转发,13期简报被省级厅局简报、市委改革工作简报转发,其中9期被市委改革办采用,比2020年增加50%,一些改革成果被上级采纳,或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淮阳模式。
陈州大地改革风起云涌,各项改革正由“物理变化”向“化学变化”转变,基层治理效能正由量变向质变升华。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淮阳将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改革部署,立足本地实际,弘扬改革精神,注重先行先试,破发展之羁,纾民生之困,大胆破壁垒、闯新路,为建设“三强区一家园”、推动淮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改革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