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事新闻
 
 
 
2009年7月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成为黄河以南首个夏粮生产单产超千斤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

  (上接第一版)近两年,全市重点推广了适播期内走下限的晚播技术,全市小麦播期较前些年平均推迟5~7天。虽然今年春季我市遭受了连续几次“倒春寒”袭击,特别是4月上旬的一次冷空气,最低气温接近零摄氏度,但全市麦田基本没有春季冻害现象发生。三是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逐年提高。通过宣传引导,逐渐改变了农民的大播量、大群体的传统种植习惯。特别是近几年的小麦良种补贴把亩供种量确定为20斤,全市小麦平均播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全市小麦播量基本保持在18~20斤,群体日趋合理。四是测土配方施肥增产潜力进一步显现。2008年,全市8个县、市享受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我市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指导”5个环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430万亩、土样采集9800个、样品检验4.9万项次,推广配方肥4.5万吨,受益农户达80万户。五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建立市、县两级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25个,设立病虫监测点和防治联系点300多个,成立重大病虫害应急控制机防队97个,拥有大型车载喷雾机40余部、先进的施药机械烟雾机161部、弥雾机2545部,重点用于流行性、突发性等重大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我市药剂拌种、土壤处理、化肥深施、化控化除、合理追肥、适时收获等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率都在90%以上。

  四、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和信息的传播覆盖更快更广。一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市成立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11个,聘用技术指导员428名,遴选科技示范户9612户,辐射带动19.2万农户,初步构建了“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四位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在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分包千村的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采取以会代训、送科技下乡、举办电视讲座、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据初步抽样调查,全市科技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都在1100斤左右,较非示范户增产5%~10%。二是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小麦单产水平,培育高产典型,辐射带动大面积高产、超高产,全市全面启动了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共落实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3个,面积59.2万亩,涉及10个县(市、区)的55个乡镇、203个行政村。据测产调查,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均在1100斤以上,较非创建区增产5%~10%。三是实施电子农务工程。全市启动 “电子农务工程”,以农业科技示范户为依托,将1万个科技示范户和市、县两级农业专家的手机组成“电子农务工程集团网”,并将每个专家的基本情况和电话号码向社会公布,农户通过拨打专家热线与农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咨询。我市还根据农时编发技术、政策、市场等信息到示范户,指导农业生产,让农民通过现代通讯工具得到更及时、更简便、更快捷、更适用的技术服务。 

  五、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中低产田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全市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00万亩,改造后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抗灾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据对改造后的项目区调查,比改造前增产粮食两成以上。二是应急灌溉工程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市狠抓今年的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共投入工程队181个,投入钻机534台套、洗井设备332套,新打机井2800多眼,洗修机井4100多眼,新增灌溉面积38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打机电井2504眼,修复机电井357眼,有效缓解了农业浇水难问题。三是农业机械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年来,全市大中型农业机械得到较快发展,农机装备水平得到调整和优化,机耕、机播、机收和秸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四是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针对夏粮生产周期长、灾害发生频繁,尤其是旱灾较为突出、水资源又紧缺的状况,确立了开发利用空中水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划》,购置了37门高炮和17门火箭,用于增雨作业。在今年的春季抗旱浇麦保丰收攻坚战中,累计发射高炮增雨炮弹643枚、火箭增雨弹105枚。连续几次的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了小麦旱情,满足了小麦生长的需要,促进了苗情的转化升级。五是农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沙区250亩一个网格,一般农田不大于300亩一个网格的标准,我市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10个县(市、区)整体实现了平原绿化高级标准,被命名为“国家林业生态示范市”,对于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尤其是减轻小麦生长后期的干热风危害起到了保障作用。

  六、拉长粮食产业链条,提高种粮综合效益。一是种子产业不断壮大。以科研型的天存种业、基地型的地神种业和仓储型的金源种业为依托,小麦种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年繁育小麦种子60多万亩,远销到近10个省的30多个市,成为黄淮流域最大的小麦种子繁育基地。二是订单小麦稳定发展。围绕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既解决了农民种植的盲目性,规避了市场风险,又通过加价回收增加了农民收入,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拉长了生产链条,加快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步伐。近几年,全市每年都要落实小麦订单200多万亩,全部由加工或收储企业按高于市场价5%左右的价格回收。三是粮食加工业快速发展。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在本地现有的莲花、财鑫、金丹等粮食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国内外的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近两年纷纷落户周口,益海粮油、五得利、鲁王等粮食加工项目相继开工投产。目前,全市各类粮食加工企业达1000多家,年加工粮食1000万吨以上。其中,日加工1000吨以上的企业3家,200~1000吨的企业23家,饲料加工企业43家,年加工能力60万吨,基本实现了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大粮仓”向“大厨房”的转变。同时,各类小麦专业合作社的诞生和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也催生了一批种粮大户,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全市夏粮生产的整体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医药卫生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健康时尚
   第07版:理论与实践
   第08版:龙都网苑
在伟大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周口市华林大酒店拍卖公告
遗失声明
太康县国土资源局国有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
拍卖公告
我市成为黄河以南首个夏粮生产单产超千斤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规则今起实施
井冈山上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