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沙颖文艺
 
 
 
2010年11月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塘掠影
曹丹 文/图

  九月底,在看世博会回来的路上,我参观了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由于时间匆忙,我只能大致欣赏西塘的美景。但就是这短暂的几个小时,西塘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西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老高大的门楼,门上赫然写着“西塘古镇”四个大字。由于开发较晚,西塘古镇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其原始面貌。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现代化的工业痕迹,也没有行色匆匆为工作生活奔忙的路人。这里的一切都像是老电影上的慢镜头一般,神秘、缓慢而迷人。

  人都说细雨中的江南是最美的,但我每次的江南之旅都是艳阳高照。唯独这次在来的路上竟下起了雨,使我可以一睹雨中的西塘美景。透过珠帘般的细雨,整个古镇朦胧秀美,如梦似幻,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来之前就听说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现在身临其境才发现此言非虚。由于西塘的房屋多是临水而建,只有前面窄窄的高阶沿供人行走。所以连接两岸主要的通道便是随处可见的石桥、木桥。刚进大门不久我就被一座奇特的建筑吸引了目光,它不靠河岸而是独立的矗立在水中,显得极其与众不同。听当地老人说那是一座建在水中的古老戏楼,戏楼以花开富贵的牡丹为背景,即使过了千年还完好无损。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仍有传统剧目在这戏台上表演。

  再向前走便来到了古镇有名的石皮弄,狭长的石皮弄两边开满了当地特色小店。这里的店家与别处不同,既不高声叫卖也不使劲推销,任由顾客自己慢慢挑选喜欢的物品。这种销售模式一方面由于西塘旅游业刚刚兴起,店家都是本地居民,商业味道还不浓厚;另一方面是这些店铺所卖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由店家亲手制作的,数量有限而且独特性高,不需要竞争。我想来这里旅游的人大多是厌倦了城市的世俗与忙碌,这里轻松悠闲的生活购物方式正好可以用来转换疲惫的心情。西塘有的不只是美景还有美食,西塘小吃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带着南方饮食特有的精致。我随便买了份荷叶粉蒸肉与刚下来的新鲜菱角边走边吃,看着迎面而来的身穿花布衣裳的江南女子与我擦肩而过,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来到西塘不得不逛的地方就是江南瓦当陈列馆,馆内展出的历朝历代的瓦当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民间文化。据嘉善县志记载,“早在北宋之前,南出张渭,北出千窑”,所以此地被称为千窑。后乾隆皇帝途经此地,把千字错看成干字,老百姓都不敢再念千字,于是千窑成了干窑。相传这里的瓦当非常出名,南宋建都临安用的砖瓦,均出自千窑。明清时期,盖房修屋以用千窑出的砖瓦为荣。它与景德镇的瓷器、宜兴的紫砂并称为“江南三绝”。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物上一个吉祥的构件,瓦当是在瓦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由花边和滴水组成,花边在上、滴水在下,一上一下组成瓦当。在中国传统建筑物上瓦当有美观屋檐和保护屋檐的双重作用。瓦当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也寄托了古代人民期盼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现在瓦当拓片和瓦当书法就是西塘最具瓦当文化特色的瓦当艺术品。一副珍贵的瓦当拓片不仅有助于人们研究和了解瓦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为丰富人们的艺术情趣,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提供帮助。而且在瓦当产品越来越少的今天,瓦当拓片再加上名家书法,立刻变成能为任何一座书斋平添几分亮色的瓦当书法珍品。虽然我极其想要自己制作一幅瓦当拓片留作纪念,奈何时间紧,只能作罢。

  当地人说西塘的夜景比白天更加迷人。傍晚十分,华灯初上。红通通的灯笼映在水面上,映亮整个西塘古镇。挑一处古香古色的饭馆,品着西塘的特色菜,饭后再来一壶清茶,与身边人谈笑风生,看观景船与许愿灯从身边划过,仿佛置身世外。夜色渐深,寻一处西塘客栈,睡着宅内的百年雕花古床,闻着空气中氤氲着的水乡气息,渐渐沉睡,令人陶醉。

  虽然西塘之行带给我不少遗憾,但是徜徉在西塘亦诗亦画的景色里,水乡幽幽的流韵汇进我的眼里。粉墙黛瓦的诗情,烟雨朦胧的画意,古宅长廊,小街深弄,水巷石桥,一切尽在古镇西塘。下次有机会再来西塘我一定多住几日,细细品味这千年古镇的民风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教育视界
   第05版:社会民生
   第06版:项城新闻
   第07版:沙颖文艺
   第08版:影视快递
唱响主旋律的类型小说
和祖国同行 与时代共进
上海世博,相见时难别亦难
西塘掠影
世博园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