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体调查,据说九成被访者认为:“当今好教师不常有。”原因是“不能因材施教”,“不能平等待人”,“缺乏职业使命感”。笔者相信这些被访者的直觉,但不敢苟同就此推出的结论。
因为职业特点,笔者几十年与教师亲密接触,耳濡目染的经历告诉我,好教师常有,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发现他们的眼睛。有一个现成的实例,或许就是很好的旁证。18年前,上海有一对退休的教育工作者,自发组织了一个民间的“金爱心”教师评选活动,旨在通过社会民众的推荐评选,发现、表彰默默耕耘在我们身边的好教师。这个每两年进行一次的民间评选活动,受到广大普通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切关注。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金爱心”教师评选中,又有504名深受家长和学生拥戴的好教师得到嘉奖。他们的年龄、资历、业绩、风格不尽相同,有的看似平淡,有的生动传奇,但每个人爱生敬业的故事都让人感动。
有人质疑,有人拥戴,好教师究竟常有不常有?就此笔者联想到两个问题。
首先是怎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有家长提出:“好老师应该全身心为学生服务,最好24小时开机随时能接听家长电话。”“有本事的老师应该能让每个学生考试都得高分。”且不说这样的理解是否偏执,单就情理来说也过于苛刻。其实,好教师就应该“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今年教师节推出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大标兵就是最好的榜样。但是,具体来说又没这么简单。楷模是优秀教师中的典范,我们可以用他们的境界来作为标杆,但无法以他们的高度来判定绝大多数教师的优劣。衡量一个好教师的底线标准应该是爱生敬业,有了这份对所有学生的爱心、这份对教师职业的责任心,那么他终将成为一个称职的好教师。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好教师需要有成长过程,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群体。现在一大批“70后”“80后”的年轻人成为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其中绝大多数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学习、历练,需要理解、鼓励。《东方教育时报》近期也作过一个调查,有79%的受访者表示:“既然当了教师,就非常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他们也坦言:“现在当好教师实在太累。教师既要承受应试教育的高压,又要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既要让领导满意,又要让家长满意,实在力不从心。”想当好教师,又累于当好教师,谁来帮助他们解除心中的纠结?
好教师要靠教师自己好好努力,好教师更要靠全社会给予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