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同和堂中医馆中医专家任世新
记者 史书杰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它的功能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积累起来的,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现以蒲公英为例,记者采访到同和堂中医专家任世新,听听专家怎么说。
蒲公英又称婆婆丁,饽饽丁菜等,为多年生草本,含有白色乳汁,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鲜用或晒干用,寻常易得,而功能颇为神奇,即可入药又能食用。性味甘苦寒无毒,入肝胃二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散结,能清胃定痛、化热毒、疗疔疮,消恶肿结核,主治急性乳腺炎(乳痈)、淋巴腺炎、痢疾、急性结膜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胃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赤白带下等。
一、清热解毒、通乳消肿
蒲公英为治疮痈之佳品,尤善治乳痈,乳痈一证,为妇女在哺乳期易于羅患,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胃热熏蒸,乳汁排泄不畅,或外因挤压,损伤乳管,乳汁不通,郁积化热成毒而成。由于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蒲公英入肝胃二经,故为治疗乳痈之佳品。临床表现为:乳房红肿疼痛,触及更甚,恶寒发热,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常用药物如:蒲公英、瓜蒌、牛子、连翘、皂刺、黄芩、鱼腥草、白芷、地丁、板蓝根等。
二、清胃定痛、消瘀疗溃
前辈医家对蒲公英能治胃脘作痛早有认识。如清代医家王洪旭指出,本品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痛其效甚佳,根据现代医学检查,如胃病,胃黏膜充血、水肿、红斑溃疡等局部病灶,用辩证与辨病结合方法,利用蒲公英清胃定痛,消瘀疗溃作用。对胃脘郁热作痛、肝气犯胃作痛及各种胃炎,胃溃疡等尤为甚佳。临床表现为:胃脘不适、胀满痞塞、以食后及夜晚更甚,胀痛或隐痛。过食辛辣、过服寒凉或甜食加重,恶心、口苦、口臭,舌苔白厚或黄厚。如常用药蒲公英、生赤芍、连翘、党参、云苓、丹参、青皮、木香、乌贼骨、砂仁等。鲜公英可作为食疗之佳肴。用鲜蒲公英洗净烧菜食用,能清胃生津,以防饮酒、过食辛辣引起的心火、肝火、胃火上炎、心烦、口舌生疮、目赤红肿疼痛等。
三、清热止带
白带属人体内的一种阴液,妇女阴道内常有少量无色、质粘、无臭的分泌物,
起滋润作用,若超出量多即为带下病。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有十女九带之说,带下病经久不治,不仅影响月经和受孕,而且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甚至酿成重疾,所以对带下病要积极防治。临床上,白带量多色黄质稠、气味臭秽、阴痒属热证;白带量多色淡质稀无气味或腥味属寒。如带下五色夹杂,如脓似血,奇臭难闻,应警惕恶变。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除湿为主。常用中药蒲公英、苍术、白术、云苓、党参、黄柏、苦参、萆薢、白芷、乌贼骨、白果等四、清肝解郁,消炎利胆
蒲公英除有清肝泻火作用外,还能疏肝解郁,畅达肝气,凡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头晕目赤、胁痛易怒,纳呆嗳气,便干口苦,黄疸等。现代医学的肝炎、胆囊炎属气滞,郁火,湿疾,瘀血者而至胆失通降等。以化痰行瘀,利胆散结为治疗大法,常用中药,蒲公英、茵陈、石斛、决明子、代合散、丹参、郁金、茜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