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付永奇 宋馨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尽完善,政府还不能承担所有老年人的赡养工作,这就需要每个家庭尽好赡养老人的义务。今天,我们推出的卫素荣是尽孝心、尽义务的楷模,所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大贤大孝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这种精神,有助于全社会尊老爱幼良好风气的形成。
最近,有市民向我们推荐一位来自市直机关的道德模范卫素荣,说她工作上胸怀大局、兢兢业业,平凡的岗位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尊老爱幼、默默奉献,悉心照顾瘫痪的婆婆,抚养侄子上学,用辛劳展示爱心,用无私诠释大爱,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为老人带来了幸福,为孩子编织了希望,被亲朋邻里传为佳话。
近日,记者慕名对卫素荣进行了采访。
现年42岁的卫素荣出生于项城市一个书香世家,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周口工作,现任市发改委投资科科长。
辛劳奉献 被生活磨砺成家庭顶梁柱
1991年,卫素荣大学毕业后结婚。结婚不到一年,年迈的祖母去世,全家人都很难过,老家一片凄凉。于是,她和爱人把身体不好的公公婆婆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当时,公公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买药、熬药的任务都由她来做,一日三餐买菜做饭准时按点,从无怨言。公公因病住院近2个月,买药送饭,甚至连去世时的丧事都由他们夫妻俩打理,左邻右舍对此赞声连连。
由于她和爱人双方兄弟姊妹较多,所以节假日前来看望老人的亲戚特别多,家中人口没有少于8人过,尤其是逢年过节,家中十七八口人是常事。每年春节期间,哥哥姐姐侄子侄女等亲戚和家人都会从郑州等地赶回来过节。看到几代人同堂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邻居们都感慨道:操持这样的大家庭,伺候这么多人吃喝起居,一般人受不了,素荣小小年纪脾气真是好呀!而她却说,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
真情抚慰 稳定瘫痪婆婆病情
2004年3月,婆婆糖尿病突发,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婆婆生病后,由正常人到不能行走整天卧病在床,心情十分烦躁。当时,卫素荣已把在农村的侄子侄女接到周口上学。一家8口人,有老有小,婆婆夜里的哭声让小孩很害怕,因此当时的家庭环境令人心酸。
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每天抽时间耐心地劝慰老人:“你大早晨哭,全家人就一天不高兴,如果你开心,我们大家也都开心,你是我们的领导啊!今天高兴,明天高兴,积累起来就是快乐;今天烦恼,明天烦恼,积累起来就是不快乐,不快乐病不会减轻。说不定你高兴些病就好些。我们工作忙,不仅要照顾孩子们上学吃饭,还要让大家都吃好,你一会儿哭一会儿烦的,难道大家不难受吗?要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今天劝,明天劝,婆婆终于不哭了,心情慢慢地变好了,病情稳定住了。看到老人脸上有了笑容,亲戚邻居都说,这是好媳妇卫素荣“话疗”的作用。
婆婆卧床,孩子刚上六年级,侄子侄女都需要人照顾,还要上班,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请不起保姆,怎么办?她就和自己年近八旬的母亲商量,让她来家中帮忙。老人搬来后,这个大家庭就更热闹了,而卫素荣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大爱至善 抚养侄子侄女上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在照顾好老人的同时,还要关心侄子的教育。2000年,卫素荣让婆家在农村上学的侄子、侄女转到周口上小学。一日三餐,每天的作业,她都亲自批改签字,衣服的添置和自己的孩子一样。
真挚、爱心、善良是母亲的天性,她善于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爱的接力棒传递到孩子手中。在孩子面前,她既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又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姐,凡事从小事做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孩子每天学习时,她从不看电视,而是坚持在书房里静静地看书,营造安静、勤学的学习氛围。为了引导孩子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品行,她平时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保持知识、观念的常新。
节假日期间,她引导孩子照顾年迈的父母、公婆;平时注重团结同事,乐于助人,一点一滴感染、教育着孩子养成诚实善良、乐于助人、谦虚好学、乐观向上的良好品德。
卫素荣告诉记者,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坚持是一种毅力,坚持也是一种责任。8年的付出,换来的是侄子侄女健康的成长,他们一直把她当做自己的妈妈一样尊敬。每每看到这些,她就充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