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2014年春运拉开序幕,这也是“大交通部”成立后迎来的首个大考。尽管春运出行人数不断增长,但走得了、走得好的心愿不变。这不仅需要“铁、公、水、空”接力合作,也需要每一个出行者为“畅通春运”尽一份力。
40天里36.2亿人次的出行预计,相当于整个中国的人口搬移两三次。巨大的客流量以及节前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游客流的叠加,对交通运输部门的应对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16日华北等地雾霾等复杂天气的出现,更将增添运输安全的难度。
“有路方好行车”。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等相关部门应密切合作,强化接驳运输,保证车辆全天候通行顺畅;同时加强道路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与铁路、民航、港口的接驳换乘,方便旅客换乘。面对汹涌的人流,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车辆安全检修工作,加大对司乘人员的监管力度,严抓超速超载、疲劳驾驶,全力维护运输安全。
对于公众的一些呼声,交通部门也应及时听取,进一步整合资源,尽可能为旅客提供“订制”服务。比如对不能买到“一站式”到家的长途车票的旅客,可否在网站上提供备选的“联程车票”或转乘提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那位西宁小伙一样,通过7张车票才能曲折实现回乡路。
而对于出行的人来说,也应该问问自己能为畅通春运做些什么。文明行车、遵守交规、互相礼让,是保障畅通出行的前提。看到深夜还在打扫车厢的列车员、站在雾霾里坚持执勤的路政人员、一天不知要说多少次“您好”、“谢谢”的公路收费人员,乘客们应多一份体谅,多一句“谢谢”,这不仅能让出行更畅通,也能让大家的心更顺畅。
(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