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专题
 
 
 
2015年3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德哲:翰逸神飞动京城 丹青人生惜乡情
记者 侯俊豫 文/图

  2014年底,周口师范学院“十二人油画展”在北京红博馆举行。开国元帅刘伯承之子、著名书法家刘蒙在致辞称,这次画展是周口师范学院油画专业教师整体实力的一次展示,作品以艺术的形式展示了周口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震撼。既为业内人士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各位专家提供了一次走近周口师范学院的机会。

  周口师范学院“十二人油画展”能够在京成功举办,离不开一个人——现为人民美术创作院院长、人民美术网学术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的李德哲。

  2015年初,在“出彩周口人”北京之行中,记者走进北京红博馆,见到了这位个头不高、朴实敦厚的老乡,聆听了他走向丹青道路的故事。

  

  儿时临摹连环画

  

  今年42岁的李德哲,出生于太康县王集乡一个叫后李的村子,家中兄妹4人,父亲是个乡村医生。作为家中的长子,懂事的他很小就开始帮助家人干些农活。八九岁的时候,他便成了犁地、耙地、扬场的“好把式”。

  俗话说,创作来源于生活。而正是年少时期在农村这段宝贵的生活经历,成为李德哲日后艺术创作的素材,成为他不论走多远都历久弥新的记忆。

  李德哲自幼对画画情有独钟。在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从邻居家中借回一本名叫《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连环画,连环画上的人物吸引了他。他找来几张复印纸进行临摹,把复印纸垫在画页的下面,再在复印纸下垫张白纸,就这样在连环画页上一笔一划地“描”起来。年幼的他看到临摹出的一大叠图案,心中甚是欣喜。可他在欣喜过后犯难了,等到准备把这本临摹过的《孙悟空棒打白骨精》归还邻居时,临摹留下的一道道痕迹让画页成了“老花脸”,还给人家感觉“很不好意思”。这一印象让李德哲难以忘怀。

  在李德哲年幼的生活中,喜欢画画的他发现除可临摹连环画之外,跟着爷爷到农田里犁地的时候也能画画。他帮助爷爷将田地犁完整平。爷爷和耕牛休息,他用树枝或鞭杆当“画笔”,把田地当“画纸”,画上树、画上牛,画出各种图案,甚至一旁吸着旱烟袋休息的爷爷也一度成为他画的对象。这成了他最快乐的时光。

  遍地金黄的田野里,一个男孩痴情地画着他眼前那树、那牛,还有和他朝夕相伴的爷爷,该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没想到那个懵懂少年,这一辈子真的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学创作崭露头角

  

  如果说画画让李德哲找到了童年的乐趣,那么诗歌让他的青春格外充实和激情飞扬。李德哲说,他的初中是伴随背诵《唐诗三百首》度过的。背诵的古诗篇数和次数多了,他则尝试创作起来。

  “一粒种子播种在希望的田野上,经历春风、春雨的滋润,生了根、发了芽……”这是他上初三时创作的一首题为《希冀》的诗歌,至今记忆犹新。回忆这首诗歌的时候,李德哲流露出诗人特有的纯真和率直,仿佛又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这首诗发表在当年《中学生博览》刊物上,参加诗歌比赛,还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这更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

  在高中,他利用自己的文学特长,在老师的支持下成立了文学社团,办起了校报。开始是他们太康原二中一个学校承办,后来他联系太康原三中等其他3所学校的文学爱好者联合办报。“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更多学校的校园文化丰富起来。另外,联合办报稿源更丰富了。”李德哲这样解释他们联合创办文学报的初衷。“当时,报纸确实火得很,连一些老师都踊跃投稿,四个学校校长是顾问,发行不成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校报邮寄到省内外一些中学进行交流,反响就是一个字——‘好’。那时,国内几个文学院针对青少年开展评选‘中国桂冠诗人’,我将自己作品邮寄过去,没想到荣登光荣榜。”他讲到得意处,似乎有说不完的故事。

  高中三年,李德哲在文学这片天地里辛勤耕耘,也收获了累累果实。他所创办的文学社,在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文学也成就了他深造的梦想。高中毕业,他凭借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功底,步入哈尔滨一所文学院深造。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创作一百多首诗,结集出版了《走出星辰走出梦》等诗集,在校园引起不小的轰动。

  

  书画主编笔耕不辍

  

  完成3年学业,他和一些年轻学子一样,怀揣着对首都的向往,坐上了驶向北京的火车。在几年的尝试创业之后,他感觉自己知识的缺乏,又走进北京大学如饥似渴地攻读起艺术哲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有幸进入人民日报社新闻培训中心工作。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拓宽了视野,而且在天天使用毛笔批改学员文章的过程中,他的书法功底日趋见长。两年后,他又进入人民网担任书画主编,一干就是10多年。期间,李德哲获得了和更多书画名家交流的机会,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在向书画名家孜孜不倦学习之时,他的艺术创作水平日益提高。

  原本酷爱书画的李德哲,有了书画名家们的指引和鼓励,更加全神贯注地搞创作了。工作之余,他将全部时间倾注在了练习书画上,每天都用几个小时“笔走银蛇”。“剑不离手,曲不离口。练多了,自然熟能生巧。”李德哲每天抽时间练习书画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在长期的书画创作实践和艺术研究过程中,拥有哲学素养的李德哲有了对书画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既然哲学是集众多学科于一体的统一理论,那么中国画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则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方式。他还特别强调,一个艺术家应该有“三独观”,即独立的崇高信仰、独立的艺术思想、独立的人文关怀。独立的崇高信仰,是创作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样才能走得更高更远;独立的艺术思想,有思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讲,具有独立的艺术思想很重要;独立的人文关怀,就是创作者要关怀社会和自然,反过来,自然和社会会关怀创作者,这种彼此关怀和敬畏,应该是创作者艺术行为的较高境界。

  他对艺术创作的见解和观点,在国内几次高层次书画创作论坛上,引起了众多与会专家的共鸣。

  

  个人画展步入人民大会堂

  

  2006年,酷爱书画的李德哲受一些书画名家的影响,也想和名家们搞次艺术交流,就萌发了举办个人画展的想法。7月6日,李德哲迎来了他一生难忘的时刻,由人民日报社和浙江省联合主办的“迎八一·将军情,李德哲水墨画展”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他也因此成为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位画家。前来参观的京城知名书画家接踵而至,人民大会堂有关方面甚至提出收藏部分作品,让李德哲始料不及。

  “现在回想起来,这次画展仍让我激动。因为这是自己第一次举办个人画展,而且展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来访者给予高度评价,这让我多少有些受宠若惊。”李德哲说,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无疑是对他多年来孜孜不倦从事艺术创作的肯定,画展的成功举办也增添了他日后勇攀艺术创作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之后,李德哲创作的书画作品被广泛关注。2006年9月9日,李德哲的作品应邀搭载“实践八号”卫星畅游太空15天,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位书画家之一。

  

  病床上收获60首诗

  

  当李德哲在艺术创作正如日中天的时候,却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对人生的追求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2009年,他去新疆采风夜间归来,乘坐的车子在途中出现事故。“当时就听见‘咣’的一声,就不醒人事了……”李德哲回忆说,等他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当医生告诉他右臂粉碎性骨折的消息后,他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右臂骨折若治疗触碰了神经,肢体功能丧失,意味着以后再也不能很好地写字、画画了。这对一个书画创作者来说是无情的打击。”李德哲说。

  强者也有彷徨的时候,但终究不会向生活低头。经过一段时间沉沦之后,李德哲开始微笑面对每一个日出和日落。在住院的几个月时间里,李德哲并没有闲着,打着绷带的右臂不能动弹,他就试着用左手练习写字。与此同时,他重新拾起诗歌创作,在病床上收获了60首自由诗。

  经历了这场车祸之后,李德哲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面对生活,不论是顺境或是逆境,都要永远露出自信的微笑,勇做生活的强者。

  

  积极传播周口文化

  

  “在我创作的这些诗中,有不少是反映家乡和农村题材的,对家乡的思念在诗中都有所体现……”谈起对家乡的感情时,李德哲动情地说,自己虽然在北京工作、生活20年了,但依然惦记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最近,他计划把在病床上写下的60首诗,结集出版一部诗集,取名叫《醉》。内容大多是关于家乡的一些题材,比如写老子、谢安、谢石、谢灵运等一些家乡名人的诗歌。另外,反映农村生活的一些题材也在诗歌里有所体现,他要用诗歌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深向往之情。

  2009年9月, 怀揣着对家的眷恋和热爱,他曾以“问道丹青”为题在周口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以特殊的方式向家乡父老倾诉一个游子的情怀。

  在京城画坛小有名气的李德哲,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当一个人有能力的时候,就应该为养育他长大的家乡出把力。”2014年底,他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平台,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周口师范学院“十二人油画展”,共展出周口师范学院12位老师的80余件油画作品。谈到未来打算,李德哲称,今后,他将积极协调组织更多优秀的周口书画家到北京举办展览,甚至到全国各地巡展,致力于传播周口文化,展现周口魅力,让更多人欣赏散发周口泥土芬芳气息的中国画。

  核心提示

  

  李德哲把中国画看成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表达”。年龄虽刚过四十,但他在京城画坛小有名气,对书画独到的见解让书画大家刮目相看。2006年7月,他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水墨画展”, 成为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位画家,轰动画坛,这一年他才33岁。同年9月,他的作品应邀搭载“实践八号”卫星畅游太空15天,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位书画家之一。他创作的灵感多源于年少时期在家乡那段农村生活,因而,他对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在京城画坛拥有一片天地的他,希望帮助更多优秀的周口书画家到京办展,传播周口文化,展现周口魅力,让更多人欣赏散发周口泥土芬芳气息的中国画。

  图为李德哲作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专题
   第04版:向人民报告周口崛起看担当
   第06版:太康新闻
   第07版:扶沟新闻
   第08版:时事·广告
我市开展“关爱农民工法治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
扛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任
农民工返工第一课 专家支招如何维权
李德哲:翰逸神飞动京城 丹青人生惜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