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侯俊豫 通讯员 耿凯
2015年1月起,淮阳县公安局在全县开展“一村一警”活动,目的是保民安,为群众办实事,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朱建军是淮阳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副主任,根据工作安排,他成为郑集乡李庄行政村的包村民警。
采访中,记者见到朱建军右下嘴角处生出黄豆大小的水泡来。他笑着说:“近段时间,村里活多,没休息好。”
“自从他走进李庄,大事小事他都管。电话多、跑腿多、干活多,喝水少。久之,谁能不上火?”他的同事介绍。
说着,这名民警向记者讲述朱建军为民所做的几件小事来。
“还是朱警官想得周到”
2015年1月,朱建军到该行政村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了解掌握社情民情。经过几天调查走访,初步掌握该行政村共有6个自然村,总人口2779人,大约有850余人外出务工,年龄大部分在18岁至45岁之间。
春节前夕,该行政村外出务工者陆续回家过年,卢庄自然村在新疆务工的卢景岗过年看到朱建军送给家人的警民联系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朱建军的手机:“朱警官,俺有一事相求,不知能否帮忙?”“你说吧!只要我能办的,一定办理。”卢景岗见朱建军如此爽快,于是,便心无顾忌地说:“俺的驾驶证还差90天就要年审了。年前审时间未到,年后审又怕耽误做生意。你看咋办合适?”“这事好办。快年审时,你提前几天邮寄给我。等年审后,我再邮寄给你。这样两不耽误。你看咋样?”“中!中!朱主任,还是你想得周到呀!”卢景岗在感激的同时,要请朱建军吃饭。
而朱建军则说:“以后,咱们都是亲戚啦,何必恁客气?”
就是这样一件助民的小事,便在卢庄村传开了。随后,有人也找朱建军帮助年审驾驶证,有人找朱建军诉说家中困难,有人找朱建军调解家庭矛盾纠纷。
对此,朱建军来者不拒,一一给予热情的接待。
时间不长,朱建军便与这行政村的6个自然村村民交上了好朋友,主动找他帮忙办事的人越来越多,而朱建军的办事原则也从不会变:“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想办法办。只要村民有所求,就要有所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举手之劳的事为啥不干”
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朱建军刚走出局机关大门,一眼便瞅见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在焦急地等待什么。他便上前询问:“闺女,你来这儿等人还是办事?”“俺是来办临时身份证的。”“户籍室现在已搬到西关综合服务大厅啦!”“哦?搬走啦?叔叔,西关服务大厅在哪个地方?咋走?”
朱建军一看表说:“呀?快下班了。时间怕是晚了。闺女,我开车送你去!”小姑娘见身着警服的朱建军也就放心坐上车。
然而,最终还是到了下班时间,户籍室已关门。朱建军说:“闺女,就在这办。你在这附近转一转,下午再办咋样?”“不等啦。叔叔,俺还得到医院照顾奶奶哩!”小姑娘说。“你爸妈不在吗?”“他们都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奶奶。”
朱建军此时已知道小姑娘的家境。于是,他又把小姑娘领到单位食堂吃饭,饭后又掏腰包买些营养补品开车把小姑娘送到医院。下午,帮小姑娘办好临时身份证,又开车把她送到淮阳中学。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像这样的事对朱建军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他具体帮助过多少人,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
朱建军说:“有些事对我们来说不算个啥事,可对于农村孩子来讲却是天大的事。因为他们到县城办事举目无亲,不知找谁去办,甚至连路咋走也不知道。再说,他们往返一趟不容易,花钱费时不说,有时还耽误上课。对于村民来说,还耽误他们干农活或做生意。”
“对于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为啥不干?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呀!”
帮助村民改正身份证名字
朱建军在李庄行政村当包村民警时间不长,但名子已妇孺皆知。村民们都愿意与这位说话平和、办事认真、没有官架的老民警交朋友。
有的村民有时还主动跟他开玩笑。有的村民干脆喊他“老朱”。朱建军说:“村民喊我能喊到‘老朱’这个份上,说明村民已接纳了我。”
正月十五前夕,朱建军自掏腰包购买元宵、方便面等礼品慰问10多户特困户,路上正好碰到卢庄村的卢景华。
寒暄之后,卢景华说:“老朱,俺正准备给你打电话哩。没想到在这碰上你。”“啥事?”朱建军问。
“俺想请你帮助改改身份证名子。”卢景华说。
原来,卢景华二代身份证办理时,错写成了“芦井华”,致使卢景华用身份证办事很作难,而且有些棘手的事至今也未能办成。后来,朱建军又走访调查卢庄村,像“卢景华”这样错写成“芦井某”的还不在少数。
卢景华讲:“名子后俩字写错,可以原谅,但把姓写错了,真让人心里纠结。”
掌握第一手材料后,朱建军立即把此事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并积极帮助卢景华整理户口变更手续。卢景华身份证名字更改的事,正被朱建军逐级上报办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