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声音
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小麦专家殷贵鸿博士:
周口是我省第一产粮大市,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依托农业科技创新,奋力实现周口崛起方略,加快推进周口“两区一体”建设步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全市农业科研系统包括1个市级农科院和5个县级农科所。全市农科系统现有干部职工34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1名,其中有研究员16名,副研究员29名,博士、硕士2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名,省优秀专家3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6名,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4名。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农业科研人员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数少,急缺博士、硕士等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口农业科研人员也没有懈怠,而是加倍付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培育出了多个小麦和大豆新品种,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奖。五年来,市农科院获得的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数量稳居河南省地市农科院前列,主要是集中在小麦育种和大豆育种上。这主要是与我市小麦、大豆育种居国内领先水平决定的。特别是小麦育种已成为全国优势学科,相继育成30多个小麦新品种,其中12个通过国家审定,13个通过河南省审定,创育了享誉全国的“周麦”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美誉度好。2015年周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面积近3000万亩,其中在河南省推广250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28%,占周口小麦种植面积的75%,新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为全省、全市小麦连年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是,我市获得的成果奖项与我市科研的水平、成绩、和贡献十分不匹配,从1998年以来,我市农业方面还没有获得过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比如,目前周麦22号已具备冲击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实力,特别是市农科院创育出矮秆、大穗、抗病新种质周8425B,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骨干种质之一,有望冲击国家发明奖。但是,由于国家成果奖评奖条件非常严格、授奖数目大幅度压缩,申报国家级科技奖异常艰难,这就需要全市相关部门尤其是农业科研人员高度重视、集中优势、确保突破。
文字整理/张艳丽 制图/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