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尔山连绵起伏,别拉亚河蜿蜒流淌。8日至10日,位于亚欧大陆分界处的俄罗斯重镇乌法见证了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双峰会”的举行。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各国伙伴一道,为实现新兴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谋篇布局,擘画美好蓝图。
新的时代潮流在乌法交汇,向前奔流不息。
“双峰会”凸显叠加效应
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成员国人口约占世界四成,国土总面积约占世界三成,经济总量约占世界两成——当两个峰会在乌法“无缝衔接”,怎能不引起世界瞩目?
——精神引领,让两大机制相向而行。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是习近平主席去年7月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的金砖峰会上首次提出。此次乌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提出构建金砖国家四大伙伴关系的重大倡议,为金砖机制注入新的内涵。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始终引领上合组织的发展方向。习近平主席在乌法上合峰会上指出,15年来,“上海精神”已经成为上合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代表了当今国际关系发展方向。
“金砖精神”和“上海精神”在乌法交融激荡,顺应时代潮流,有助于金砖、上合伙伴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助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平台叠加,让两大峰会效应倍增。
金砖和上合,一个是新兴国家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有益尝试,一个是“冷战”后处理区域安全问题的成功范例,两者都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都追求共同发展的目标,创新了国际合作模式。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说,金砖和上合“体现了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新实力平衡”。
在乌法,人们看到,以经济合作为主的金砖国家机制,也更加重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安全发展,而最初以安全为重点的上合组织进一步确立安全、经济、人文合作“三个支柱”体系。两大机制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深度不断加大。
双峰会期间,会场内外频繁的多边和双边互动,为与会领导人提供了广泛交流机会,由此带来的“外溢红利”,意义已超出峰会本身。
两大峰会在乌法“对接共振”,创造出1加1大于2的叠加效应。
“双峰会”倚重中国智慧
同舟共济的清泉,在乌法汩汩流淌,凝注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
“应该以战略和长远眼光,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在乌法强调。
“共同打造持久稳定的安全格局、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多维立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开放包容的区域合作格局。”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四大格局”的中国方案。
守望相助的共同意愿,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共同理念,使乌法“双峰会”取得丰富成果。
乌法,见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应急储备安排正式启动;见证上合组织成立14年来首次扩员,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的程序启动,白俄罗斯成为观察员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成为对话伙伴国……新兴和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日益密切。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框架内产生积极回响,多个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
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丝路基金,中国方略助力新兴和发展中伙伴共同寻找利益契合点,借鉴彼此经验、共享彼此发展。
“如果把上合组织比喻为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就是其中最为靓丽的色彩。”上合组织秘书长德米特里·梅津采夫说。
“双峰会”绘就合作蓝图
梦想之花,盛开在乌法会议宫的穹顶下,绽放着命运与共的勃勃生机。
《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推动各国向建设“一体化大市场、多层次大流通、陆海空大联通、文化大交流”的目标迈进。《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为未来10年发展规划蓝图,经济和安全双轮驱动描绘光明前景。
“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习近平主席平实入心的话语,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在金砖国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之际,习近平主席目光投向长远:“我们今天的努力,关系30亿金砖国家人民的福祉,也关系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前途和未来。”
在上合组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呼吁:推动上合组织“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
当今世界,在政治领域,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阴影仍未散去,否认、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不容忽视;在经济领域,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遇到成长烦恼;在安全领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金砖和上合伙伴都需要直面这些挑战。
由立足双边到经略周边,再到构筑多边,中国面向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拓展,为多维立体的互联互通格局开凿通道,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串联多元网络空间。
新兴和发展中伙伴越走越近,牵引着中国梦与金砖梦、上合梦紧紧相系,必将给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安全、更大福祉。
放眼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无论对于金砖国家还是上合组织,乌法“双峰会”的意义会日益显现,必将成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的一个重要历史坐标。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