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柱堂向记者展示他做的《周口日报》剪贴本。
山泉,涌出地面,穿过千山万壑,执着地向着大海奔流……
蜜蜂,遍采花粉,酿出甘蜜,无私地奉献给人们……
胡杨,默默生长在极度干旱的沙漠之中,铮铮铁骨,赢得了人们的敬爱与敬仰……
74岁的张柱堂,是我市项城市人。他是我国书法上市第一人、2012年“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和“最美新疆人”、2013年“感动中国”艺术人物,2014年“感动世界”年度人物……采访张柱堂之前,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就向我们做了介绍。几十年来,对书法的追求,他犹如山泉向着大海那样执着;对慈善公益,他像蜜蜂酿蜜那样辛勤、无私奉献;对事业,他像胡杨,以顽强的性格,独特的美,赢得人们敬仰。在新疆生活了50年,他捐资公益事业累计达6000多万元,被誉为“西域活菩萨”,并在全国书画艺术界创造了“三个之最”。
泉水精神
当记者在北京见到张柱堂时,他的容貌和记者的想象差别不大。从外表看,他就是位普通而慈祥的老人,见了谁都笑呵呵的,即便在新疆生活了50年,张口还是地道流利的家乡话。见到家乡人,张柱堂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拿出自己做的《周口日报》剪贴本让我们翻阅,谈起家乡近年来取得的可喜变化,他都能一件一件清晰准确地道来。此刻我方知,在老人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的是怎样炽热的家乡情。
张柱堂出生于项城市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文化奇人张伯驹的侄孙。受家风影响,张柱堂5岁时便开始学习书法。他告诉记者,当年练习书法,纯属喜欢,因为喜欢,所以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不断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直到今天,张柱堂仍然走在苦练书法的路上。或许,老人的这番话最能总结他的书法人生,喜欢是因,喜欢也是果。有了当年的喜欢,还有像泉水一样,百折不回、长途跋涉的悲喜交集,所以才有了如今这令人赞叹和敬佩的果实。
已故启功教授对张柱堂书法的评价是:功力深厚,骨秀大气,潇洒流畅,清润雅致。
张柱堂勤奋好学。1962年,他以优异成绩成为当地的高考状元。师范学院毕业后,张柱堂主动报名要求到边疆锻炼,被分配到新疆兵团工一师工作。在新疆不管条件有多艰苦,张柱堂都没有忘记自己从小立下要当一名书法大家的誓言。无论每天工作多晚、多累,他都要坚持练一两个小时的书法。而他的书法老师就是古人的字帖,临习历代名家碑帖。颜体、柳体、欧体和“二王”之帖,他挨着练,只要是名家的,觉得自己可以汲取养分的,都不放过。
但那时候,因为练习书法,也和家里发生过矛盾。张柱堂常常练字到忘我的境界,对家里的大小事情全部都抛到脑后。时间一长,妻子王桂梅不乐意了。但看到张柱堂的执著劲儿,妻子慢慢从最初的不理解,而转变为支持。
1998年,张柱堂在北京筹建张伯驹文化艺术研究会时,见到了爷爷张伯驹的学生启功和欧阳中石。由于收集张伯驹的书画作品和诗词,张柱堂经常与启功和欧阳中石在一起,所以就拜他们为师。正是这份机遇,正是这两位名家,才让张柱堂的书法真正有了较大的进步。
张柱堂回忆,那时,他每天都临帖,积累一个星期后,再拿给启功老师和欧阳中石老师看。启功老师看完后说:“我以前写字也很规整,但‘文革’期间我每天都抄写大字报,贴满三面墙的‘文海’,抄不完不让吃饭睡觉,后来我就写得快了,所以我的行书是抄大字报练出来的。你练了好几种体,但是你得把古人的体变成自己的体,那就难得了。你要像我一样,逼着自己一天要练多少幅字,要有紧迫感,字才能练出来。”老师的一席话让张柱堂羞愧,从那以后他对自己提出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练十篇,一天又一天,从不间断。欧阳中石老师说:“撇撇如刀,点点如桃,你的楷书要再端庄大方些才好,不要写得太随意了。”
正是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张柱堂将临过的多种字帖融合在一起而升华,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刚开始也曾犹豫过选择偏向于哪位老师。“启功的书法以其雄厚的底蕴、流畅的神韵征服了我。看他的书法就像听一首歌,可以感觉到音符的跳跃。所以启功老师的书法骨架体系,是我行草书法的根基。我的书法风格也是在此基础上,与古帖融会贯通升华而来。”张柱堂在谈到当年师从两位名家时,对老师的崇敬、对艺术的精益求精,从他严肃的神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蜜蜂风格
蜜蜂遍采天下的花粉,给予人类的是甘甜的蜜,却从不向人类索取。
在新疆文化界,只要提到张柱堂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是被大家公认的书法大家,还是社会活动家、热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
在新疆的50多年里,张柱堂已经将新疆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也被人们称为“新疆好人”。
2012年8月17日,张柱堂52幅书法作品在成都文交所上市发售,成为我国书法上市第一人。按照“积德行善,爱国济贫”的家训,张柱堂把义卖所得千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公益和慈善事业上。
2012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慈善家协会顾问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在接见张柱堂时指出: “今年,你捐款和书画作品价值达1000多万元,用于扶困助学、敬老助残、文化艺术发展和多项公益事业;你大爱无疆、大美无言,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你不愧为‘西域活菩萨’和‘中西部文化交流使者’。”
但张柱堂却谦虚地说:“作为一位老艺术家,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在新疆工作生活了50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为促进各民族团结和新疆长治久安做点实事。”
多年来,他累计捐献公益和慈善事业上的资金和书画作品近6000万元人民币,并在新疆各地成立了8个基金会。
2012年,张柱堂在新和县捐资助学19万元、捐赠价值280万元的书法作品,设立了“新和县张柱堂扶困助学教育基金”,使80名各族贫困生重返校园;“阿瓦提县张柱堂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成立,张柱堂捐赠6万元现金和价值160多万元的书画作品;国家级贫困县柯坪县“张柱堂扶困助老基金会”启动,张柱堂捐送6万元现金和价值120多万元的书画作品;“张柱堂上市书法义卖暨新疆慈干堂(慈善家陈逢干张柱堂)文化艺术基金会”启动,张柱堂13幅上市书法拍得328.83万元,全部捐献“新疆慈干堂文化艺术基金会”;“兵团13师慈干堂红星艺术爱心基金”启动,张柱堂和陈逢干捐资20万元和捐献价值75万元的书法作品;“哈密市慈干堂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启动,张柱堂和陈逢干捐资20万元和价值75万元的书法作品,并现场奖励哈密市10名优秀教师每人1万元;“新疆政协张柱堂‘一带一路’文化保护基金会”成立,他每年捐资20万元;“青河县张柱堂‘狗头金’扶贫基金会”成立,他计划在3年内捐资60万元书法作品……
经一笔笔统计,仅2012年,张柱堂捐资助学、扶贫助残等爱心公益事业共计1263.83万元,其中捐助现金515.83万元,还捐献了价值748万元的书画作品。
不仅是慈善公益事业,张柱堂在艺术方面也取得可喜成就。 2013年1月,2012年度“感动新疆十大人物”揭晓,张柱堂以高票当选;3月,张柱堂当选和入编《全国书画作品最具收藏价值30名艺术家》;4月,文化部艺术品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联袂出版《国家艺术人物张柱堂专刊》;5月,在“最美新疆人”网络投票中,张柱堂位居榜首;6月,张柱堂入围“中国榜样”候选人;7月,张柱堂入选“2012感动中国艺术人物”……
在张柱堂工作室的画案上有百余封来自国内外的信函,有邀请他参加会议的,有邀请他担任书刊杂志顾问和编委的,也有寄来几千元代金券邀请他出国巡展的。而在所有信封上张柱堂都批示着:“不出书,不做顾问和编委,不参加巡展和邀请活动。”他一心一意地为建立的8个基金会筹措资金!
胡杨品德
胡杨树被维吾尔人称为“最美丽的树”,任凭沙暴肆虐、干旱和盐碱侵蚀、严寒和酷暑磨炼,顽强地生存,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
“最美新疆人”张柱堂,多年来,忍着双腿风湿病痛,踏遍天山南北的60多个县(市)、兵团几十个边陲团场和解放军边防哨所,送现代文化和极具收藏价值的墨宝,被传为佳话。
张柱堂到各地除了和当地的书法家相互交流外,最主要的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周边更多的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中来,为贫困地区的人们筹到更多的资金,捐扶需要帮助的人。
在张柱堂的爱心日记上有三次“历险记”:一次是在叶城调研时牙龈炎发作,半边脸浮肿吃饭困难,但他硬是每天行程500多公里,晚上挂吊针,一直坚持了半个月;一次是在罗布泊调研,由于多日积劳和超负荷工作,血压升至190而被送至解放军273医院强制性治疗;一次是在哈密参加两个基金启动仪式,由于过度疲劳,突然休克,后经紧急抢救才捡了条命。
古稀之年,患着腿病,还要为帮助素不相识的人而到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和精神在鼓舞着他?
张柱堂对爷爷张伯驹崇拜至极。
张柱堂告诉记者,“积德行善、爱国济贫”是他们的家训,爷爷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正是受到他老人家的影响,自己才走上了慈善这条路。
张柱堂说:“新疆独特的地貌和民族风情一直吸引着中国画坛的目光,把内地书画家请进来,让本地书画家走出去,架起宣传新疆的纽带和桥梁,让更多的人通过书画家的笔、墨认识新疆。”的确,画鱼专家张树森,著名书法家周俊杰、张继、马德水以及国画大师郑玉昆、苗重安、杨志印等,通过来新疆采风、交流,回去创作了一批展示新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边疆巨变的作品,用笔墨架起了海内外宣传新疆的桥梁。
“我虽然现在70多岁了,但只要还能做点事,只要我还能走,我就要回报社会,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张柱堂坚定地说。
“是非富豪腰万贯,天山南北散千金;洒向人间都是爱,大写人生慈悲心。”这是一首自治区领导写给张柱堂的诗,其内容高度概括了他用生命和爱心铸就的千万元慈善丰碑。
赤子之心
在新疆工作生活的50年时间里,张柱堂始终不忘生他养他的家乡和中原大地的父老乡亲。
2003年非典期间,张柱堂把生命置之度外,带上家乡救灾干部,跑遍新疆兵团3个师、18个团场的262个连队,为老家周口5万名拾棉大军找到了“婆家”,为家乡挣得赈灾款5000多万元。周口市人民政府赠送“家乡人民功臣”锦旗一面。
2004年10月18日,中国首届姓氏文化节在家乡周口举行,他当场捐资1.5万元,为修缮太昊陵增砖添瓦。
2007年4月30日,周口师范学院举办87届美术专业师生联谊会。张柱堂先生捐资3万元,用于尊师助学活动经费。
2012年6月,在两省(区)文化厅的支持下 ,他出资百万元,全力打造中西部具有民族团结精神的豫剧《沙枣花开》……
在采访结尾,当记者问到还有什么话要对家乡人民说时,张柱堂激动地说:“我是喝家乡水长大的,家乡人民成就了我,等我参加联合文化交流活动后,计划在郑州或周口举办一场书法专场拍卖会,将拍卖所得献给家乡人民。一是在项城高寺镇张营村改建一座张柱堂希望小学;二是为越调剧团新创作的现代剧《张伯驹》筹集点演出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