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2017年4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玉英:小螺丝做成大产业
  小小螺丝即将进入东南亚市场。
  河南鼎盛标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玉英在办公室。

  □记者 王艳 马四新 文/图

  

  人物名片

  李玉英,38岁,河南鼎盛标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长,于2014年6月开始创业。未来3年,产品覆盖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是她的发展目标。

  一个38岁的女性创业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去郸城县采访李玉英的途中,记者一直抱着好奇的心想象着。

  4月12日,在河南鼎盛标准件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李玉英。与想象的风风火火、阳光开朗不同,眼前的她沉静、朴实,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没有豪言壮语的创业宣言,没有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她却在娓娓道来中述说着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坚持。

  “0”:只身到温州打工

  2012年,李玉英走出自己的家乡郸城县李楼乡小丁庄,只身一人来到温州一家工厂,成为众多外出打工者中的一员。

  “两点一线”的打工生活,枯燥、忙碌。李玉英说那是“像机器一样连轴转的日子”。就这样,她在工厂做了两年。“在工厂打工,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很长。虽说养家糊口不成问题,可是时间久了,我就在想,总不能在外打一辈子工啊!我不想一直这样生活,这样下去我看不到将来,也看不到任何希望。”于是,不安于现状的李玉英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选择什么项目或者行业创业呢?李玉英慎之又慎。

  在温州打工的两年时间里,李玉英了解到紧固件也就是螺丝这个行业在温州已经非常成熟,家家户户都在做螺丝,大的、小的各种各样。“看着温州那边那么多家庭作坊,我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周口这样一个人口大市,却没有一个紧固件生产企业,河南省仅有的几家紧固件生产企业也只是生产某种型号的产品,几乎所有的紧固件都是从浙江、上海、河北等地运过来的。如果在我们老家建一个这样的厂,就等于填补了豫东紧固件市场上‘零’的空白。一来我们能自产自销,不用再到千里之外去购买这些螺丝;二来这个行业就是一个阳光行业,大到航天、桥梁,小到电器、桌椅,螺丝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深思熟虑之后,李玉英毅然决定辞职,回乡创业。

  500元:创业路上第一笔生意

  说干就干。2014年6月,李玉英着手创办河南鼎盛标准件有限公司。从此,她便一头扎进紧固件这个陌生的行业里。

  “螺丝虽小,但是学问却很大。既然决定做这一行,咱就不能做外行。我专门跑到浙江、上海、河北去‘取经’,从厂家到市场,再到用户,光是学习考察我就用了半年时间。”这一段时间,让李玉英收获颇丰。

  考察结束以后,开始建厂房投产,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可是投产后不久,第一个难题就来了。

  “可能还是接触时间太短,投产以后一些配套的设施我们给忽略了。”李玉英坦言,开弓没有回头箭,面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解决问题。

  “我们先投入了冷镦机,接着投搓丝机,再投拉丝机,生产出来的产品拉到外地进行热处理,费用太高。所以,我们又投了一条热处理生产线,至今还有镀锌这个环节在外加工。温州的市场之所以成熟,是因为他们那边已经成规模了。比如说,每个作坊可能只负责生产某种型号或某道工序,这样一来,他们的投入不会太大。而且由于作坊都比较集中,客户可以同时购买到需要的各种型号规格的产品。所以说,前期在设备上的投入是高出我们的预算的。”

  销售难,应该是所有创业者都要面临的一大难题。李玉英也不例外。

  “周口还有周边省市的客户都不知道咱这里有这么个厂,也不相信我们的质量。我就带着自己的产品,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去跑,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去谈,但是连跑很多家都没有成功。”李玉英告诉记者,那段跑销售的日子就是路上、车上、市场,饿了随便吃点儿,困了找个便宜旅馆凑合睡会儿。

  那段时间到底跑了多远,李玉英已经记不清了,可是她的车子却是最诚实的记录者。有一次,她把车开去4S店保养,才知道不到半年时间,车子跑了19万多公里。连店里工作人员都说,很少见过这么短时间跑这么多里程的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跑了三个省以后,李玉英接到了一个客户的电话。“这是我的第一笔生意,是安徽的一个客户。他看到我们的产品以后,感觉价格与别的厂家相比较低,而且性能质量则完全一样,就考虑和我们合作。这算是我的第一桶金,我清楚地记得挣了500元钱。”

  这500元钱让李玉英信心倍增,同时也让她感受到自己对这个行业知识的匮乏。于是,她每次送完货以后,就待在工厂看师傅是怎么工作的,向师傅询问关于螺丝标准件的知识。同时,她还购买了一些关于标准件生产的书籍,掌握不同型号的螺丝用在什么位置、有什么性能。“虽然我学历不高,但是我知道,只有不断学习,才有和别人竞争的资本。”学习,让李玉英对这个行业了解得越来越透彻,也让她坚定了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这一理念。

  “螺丝虽然不大,但是它用于航天、桥梁、电器等产品,发挥的都是关键性作用,所以来不得半点马虎。从创业之初到现在,我们始终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采购、零件加工、热处理,直到进入装配车间,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检测和检验,每一颗螺丝都有质保和售后服务。”正是这种坚持,为李玉英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200万元:梦想向远方延伸

  尽管跨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儿,2015年下半年遇到的资金短缺难题,还是让李玉英曾萌生出放弃的想法。

  当时,由于配套设施及宣传占用了大部分资金,企业流动资金出现问题。工人的工资无法发放,客户订单由于没有资金购买原材料无法进行生产,企业面临倒闭。

  “亲戚朋友能借的钱都借了,再加上孩子太小没人照看,家里人都劝我别做了,实在是太难了。当时确实想过要放弃,可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建起来的企业,就这样关掉,真是一万个不甘心。”李玉英说,那段时间,她是咬着牙坚持过来的,背地里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回。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李玉英听朋友说起政府有个小微企业贷款项目,就立即前去申请。不到半个月时间,贷款就批下来了。这笔钱对于李玉英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有了它,企业慢慢有了起色。

  从一个月50万元的销售收入,到一个月2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李玉英的企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现在,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热销江苏、浙江、河北、辽宁等地,而且远销越南、印度等国家。

  更让李玉英感到开心的是,创业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从最初的50多个工人,到现在的200多名职工,李玉英的企业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一路走来,独自创业的困难和曲折,已经成为李玉英口中的轻描淡写。她说,她相信自己选择的这个阳光行业,会带给自己和更多人新的希望。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做一行爱一行。只要认准了一个行业,踏踏实实走下去,成功就会不期而遇。”

  “现在我们的产品类型已经有1000多种,每天送货量达500件左右。我们的目标是,未来3年,产品覆盖沿海及东南亚地区。”李玉英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也相信,李玉英会在这个阳光行业走得更远更久。因为,她的心中,始终盛开着向阳的花儿……

  采访札记

  “我这个人说不出来啥大道理,我只知道既然选择了这件事,就要做一行、爱一行,踏踏实实地做。”在采访李玉英的过程中,她不只一次这么说。朴实的人、朴实的话语、朴实的道理,同样能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外出打工期间,她在养家糊口之余以朴实的方式对自己的生活进行着思考;在创业之初,她抱着“不做外行”的心理同各种各样的螺丝打交道;在发展之路上,她以女性的坚韧面对并跨过一道道难关;在人生之路上,她通过自己的双手为自己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阳光开朗、风风火火并不是她的标签。然而,她却是一个内心充满阳光的女人。回首创业之路,说起那些苦与累,李玉英语气平缓,面带笑容,但她柔和的目光中却透着坚定和自信。创业维艰,但前途光明,因为积蓄在内心的阳光更温暖、更具力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新闻
   第04版:广 告
市政府召开全市扶贫资金问题整改工作部署会
我市召开老干部座谈会
太康清理
“僵尸企业”257户
全市公安机关2017年警体运动会举行
市政府召开中心城区城管“六项”整治推进会
保护公益林 孩子们在行动
李玉英:小螺丝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