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7个全国“土地日”,宣传的主题是“土地与生态文明建设”。
土生万物,地发千祥。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也是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基础要素和重要载体。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这是基本国情。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各项建设用地大量增加、乱占滥用耕地现象日趋严重。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1986年6月25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土地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进入了法制轨道。随后,为强化全民土地意识,国务院决定从1991年起把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转眼20多年过去了,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意义和内涵也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绿色”作为了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既体现了我们党在实践和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深化,也赋予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新的时代要义。
近年来,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始终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在耕地保护方面,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筑牢了我市“中原粮仓”的基石,巩固了“藏粮于地”的基础。但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市人多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因违规占用、污染、损毁等行为造成的土地质量、土地生态、土地承载能力持续下降的问题依然突出;建设用地增长较快、结构失衡、利用粗放、开发过度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当前,我市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需要同步推进,一大批产业项目、民生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上马,对土地的需求明显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必须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高效利用”的方针,以绿色发展引领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利用的各个环节,不断优化土地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强化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必须坚持规划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土地作为基础资源,做好规划,尤为重要,必须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科学编制土地规划,将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等各类规划同编同调、无缝对接,实现多规合一,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合理调整用地布局,构建科学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做到该用于建设的,科学规划,该予以保护的,严格保护。优先布设生态用地,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分区,形成田、水、路、林一体的生态用地格局,构建由农田、自然水系、绿色通道等生态廊道和城市近郊生态防护林等生态隔离区组成的完整生态体系。强化规划约束力,坚决贯彻已经批准的规划,自觉遵守规划要求,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必须做好土地收储。运用土地收储平台,加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规范土地市场的运行。发挥储备功能,加大低效利用的土地管理转移,把零碎的土地集中起来,化零为整,培育“净地”向“优地”的转变,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城市发展储备资源。重点做好沙颍河等水系两侧土地收储工作,为水系生态景观建设留足空间。用好用活土地收储政策,充分发挥土地融资功能,为城市发展募集建设资金。加强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充分利用投资公司的资金优势,放大开发效益,提高土地资源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保障能力。
必须提升集约水平。大力推广节地发展模式,建立资源利用准入评价标准,从严设置最低投资强度,坚持用土地产出率、贡献率衡量土地利用率,降低新增亿元GDP地耗,确保土地用得“省”。深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工作,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集中,盘活存量土地,确保土地用得“好”。通过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和节约集约水平,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必须强化执法监管。坚持审批与监管并重,做到批前严格审查、批后跟踪监管,确保项目建设依法用地不违规、科学用地不浪费。加强对闲置低效地的处置,应收回的依法收回,该处罚的依法处罚,可置换的合理置换,着力解决批而不征、征而不供、供而不用等问题。在“两违”整治过程中,加大对违法用地的查处力度,按照“防范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要求,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动态监控体系,坚持关口前移,对违法用地行为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对于未经批准擅自用地、私挖乱掘、破坏耕地、侵占生态用地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不断规范全市土地开发利用秩序,切实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
必须加大保障力度。“但求方寸土,留与子孙耕”。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是一个事关千秋万代的系统工程,既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方面,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共同管理的责任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牵头、部门协作、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真正变“一家管、大家用”为“大家管、统一用”。建立完善科学的政绩评价制,把土地保护、资源消耗、污染防治、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综合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杜绝以牺牲土地、环境、生态等为代价的非科学、非理性发展。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制止不力、查处不及时的,及时约谈问责,严肃责任追究。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把节约集约用地和生态保护上升为全民自觉行动。分层次、分类别地做好宣传工作,针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用地行业搞好政策宣讲,解决好依法用地问题;针对一线工作人员重点进行执法宣传,解决好巡查用法问题;针对广大群众重点宣传国土资源法规,解决好遵纪守法问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浓厚氛围。
土地是基,生态是本。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土地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收储,科学利用,依法监管,共同发力,加快形成我市人与自然、土地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周口市人民政府市长 丁福浩
(2017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