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楼市成交节节下滑,许多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意欲破除楼市当前面临的困境。提供补贴、准许落户、放宽公积金贷款以及给开发商松绑成为地方政府救市的四项主力政策。
土地财政催生救市政策
今年9月,西安政府决定向购房者拨发财政补贴,引起社会广泛质疑,但也让更多的地方政府“开窍”。
总体来看,此轮救市风潮中地方政府主要推出四方面的政策:首先是向购房者提供补贴,这一措施被地方政府普遍采用。西安从财政中拨付补贴款,福州、重庆等地则采取减免契税等税收手段。其次,杭州等城市推出买房落户口新政,这对意欲落户的外地人而言具有相当诱惑力。再次,放宽公积金贷款幅度,这可能刺激部分购房需求,被开发商视为资金面向楼市开闸的象征。最后,开发商也在此轮救市潮中获得了延迟土地支付款、放宽预售期、减免税费等政策支持。
有专家指出,地方政府出台救市政策“醉翁之意不在酒”,救市的表象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求。由于成交量下滑,开发商对于储备土地愈发谨慎,土地流拍现象时有发生,这令十分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极度不安。
化解风险才是救市“命脉”
分析人士指出,房价过高依然是阻挡市场成交有效放大的直接障碍,也是消费者观望的根本原因。目前,普通消费者依然无法承受当前的房价,而事实上当前的房价仍然包含着巨大的暴利,如果开发商愿意让利于消费者,二者之间的诉求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房地产长期积累的矛盾就能得到有效消除。考虑到当前宏观经济正处在下滑阶段,开发商还需要在土地储备和房屋开发上进行合理规划,防范资金链断裂。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则指出,就政策刺激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启动或松绑改善型需求,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成交量萎靡的状况。
(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