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彭 慧
本报讯 本报5月19日刊登的《 “马路市场”路在何方?》一文,报道了周口市区一些游商小贩随意摆摊设点,市民对此爱恨交织。眼下各类瓜果蔬菜陆续上市,对城管工作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记者昨天获悉,为杜绝市民反映强烈的几个重点路段上下班高峰期出现的“肠梗堵”,市城管局近期采取了疏堵结合等一系列整治行动,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八一路农贸市场外的道路经常被堵, 一些小商小贩将车子拉到人行道、慢车道上,造成交通混乱。为此,市城管局四大队采取“无缝隙错时”管理,把队员分成3班,除正常班外,还定了5时至8时、12时至15时为“非常班”,全天候有人在岗,严防死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该路段脏乱差状况。
“马路游商多家庭困难,但放任他们就会影响交通,有碍市容市貌。”市城管局三大队的杨箴刚告诉记者,“通过摸索,我们与相关部门联手,在不影响市容的情况下,在一些居民生活区附近,设置了临时市场,引导商贩规范经营。对一些长期占道经营屡劝不听者,我们坚决予以严管重罚。”据悉,在文明路与育新路交叉口、工农路与育新路交叉口等几处临时市场,市城管局还采取了限时经营,规范管理。他们向摊主发放通知单,规定摊点必须退至道牙以内经营,规定早市在每天8时30分前必须撤摊,夜市每天18时后方可出摊。
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马路市场不能只依靠赶与罚解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肠梗阻”,政府要加大投入,建一些市场,引导商户有序经营;同时要尽量减少市场内的收费项目,让商户愿意进入市场。
线索提供 常瑞丽 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