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彭慧
实习生 刘丽/文
晚报记者 朱海龙/图
核心提示
位于豫东平原的周口,蜿蜒而过的3条河流孕育着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这三川交汇,素有“小武汉”之称的周口,在明清两代尤为著名。如今,在美丽的贾鲁河上,一座拱形大桥巍然屹立。从没落到繁华,从前世到今生,大桥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岁月变迁。
今年的元旦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天发生了一件值得举市欢庆的大喜事。在万众瞩目中,经历了建设者们400多个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后,市区建设路贾鲁河大桥竣工通车了。大桥的竣工通车,离不开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强力支持。在地方财政困难制约城市发展的现实面前,领导班子大胆采取创新求变的办法破解难题。这座“民心桥”就是政府与企业在互信互惠下搭起的一座合作共赢的桥梁。
回首过去如云烟
据县志记载,周口曾是清代河南4大名镇之一。贾鲁河自西北而来与沙河、颍河在此交汇,穿周口而过,形成三岔河口。古谣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歌谣里的淮河两岸当然包括贾鲁河沿岸,由此可见贾鲁河沿岸当年的富足和繁荣。
1966年,原建设路贾鲁河桥建成投入使用,当时的桥梁全长142.54米,宽9米,设计载荷20吨。70岁的高中印老人住在大桥不远处的中州路口,他回忆说,由于当年的二板桥只是一座窄窄的木板桥,贾鲁河桥自然就成了通往周西路口的咽喉要道。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贾鲁河桥如同一头负重的老牛,明显跟不上步伐了。特别是2000年以来,宽阔的建设路修好后,车流量激增,老桥越发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2002年,经有关部门鉴定,老桥被盖上了危桥的印章。
政企结成美“姻缘”
大桥的命运何去何从?2008年2月,周口市政协委员刘国礼、王晓燕、赵桂兰在一年一度的政协提案中提出,贾鲁河桥建造年限已久,陈旧不堪,桥面坏了修,修了坏,结果成了危桥,车辆禁止通行。多年来,机动车绕着走,公交车桥东下、桥西停,严重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与发展周口、建设周口、构建和谐周口很不协调。为此,委员们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深入现场,实地调研,尽快拨款,为市民重修一座高质量、高水平、壮观的便民桥。
陷入“瘫痪”的危桥就像一块巨石,重重地压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上。在市委书记毛超峰的亲切关怀下,市委、市政府决定拆除旧桥,在原址上新建一座大桥。
要重建大桥,摆在众人面前第一位的就是资金。财政困难,建桥的钱从哪里来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后,提出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破解加快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积极努力下,2008年6月19日,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领导来周,对我市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政府投资的大型公益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商谈与我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合作事项。经过广泛交流,友好协商,2009年7月13日,中建七局董事长贺海飞与我市市长徐光在“四桥一路三馆”项目合作协议书上签字。签约项目包括贾鲁河大桥、八一路大桥、东外环路大桥、大庆路大桥、南外环路东段公路和市科技馆、体育馆、文化馆8项单体工程,总工程量超过7亿元。
根据合作协议,我市把“四桥一路三馆”打捆一并与中建七局合作共建。我市负责办理各项工程的审批手续、征地拆迁等方面的工作,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财政局、交通局、公用事业局、气象局、文化局、体育局等有关单位,配合中建七局工作,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形成推进项目建设的整体合力。中建七局负责调度资金、人力、工程机械等资源,科学安排工期,对各个项目进行建设。
有了超级“外援”的鼎力相助,我市城建基础建设开始高起点大踏步向前挺进。
设计图纸跃然出炉
鉴于原贾鲁河桥建设时间较早,且大桥爆破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业已完成,中建七局决定第一个对该桥实施爆破。与此同时,新贾鲁河大桥效果图随之新鲜出炉。按照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建成后的新贾鲁河大桥投资概算7000多万元,为古典式连拱桥,桥梁为预应力砼连续箱梁结构,全长180米,宽36米,双向6车道,桥梁设计载荷为城市A级,通航标准为V级,最高通航水位45.98米,达到5级通航标准。工程包括桥梁工程及排水、道路、照明、管线等附属工程。
作为城市景观桥梁,新建的贾鲁河大桥在设计上综合考虑了城市景观、功能、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及耐久性等多方面因素,充分体现桥梁的景观性和实用性。建成后的大桥必须兼备功能合理、技术可行、经济适用、安全可靠、景观独特等多特征的地标性建筑物。它投用后,能较大程度地缓解我市交通压力,优化路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品位,方便市民生活。
定格在临别时刻
2008年9月6日上午,听说建设路贾鲁河桥要被拆除的消息后,市民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
“我宣布:建设路贾鲁河桥爆破拆除启动!”当日上午10时,随着市委书记毛超峰一声令下,有着42年历史的贾鲁河桥在一声巨响过后,在机械的“助力”下“寿终正寝”。
人们纷纷拿起相机,留下这一历史难忘瞬间。
据介绍,老桥采用的是控制爆破与打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拆除的。从2008年8月27日开始,施工人员在桥身桥栏上密密麻麻地打了2600多个爆破孔,填埋了60公斤炸药。
停不下的脚步
在一片断壁残垣之上,一座新大桥一天天“长大”。
在2009年,不论你何时路过建设路贾鲁河大桥施工现场,总会看到施工人员奋战的身影。
中建七局贾鲁河大桥项目部根据总体工期要求,科学安排施工进度,制定了年度计划和月度节点计划,下发施工单位实施,并监督执行。同时,为充分调动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在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成本和文明施工5大目标的前提下,他们以工期节点为控制重点,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施工过程中,他们落实一个“优”字,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坚持抓进度不放松质量,抓质量不影响进度,确保工程内实外美,争创优质精品工程。
这些建桥工人吃在工地、住在工棚,在保证大桥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日夜赶工。
今年65岁的李大爷是建设路贾鲁河大桥附近的老居民。他说:“平常有事没事我总往河边跑,看着工人们忙活,看着大桥一天变一个样,打心眼里感到带劲!”
爆破声似乎还响在耳边,眼前贾鲁河大桥的伟岸身躯已一日日清晰起来。“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更是周口这座城市成长与变迁的见证。”市民秦先生这样感叹。
见证大桥通车
2010年1月1日,在人们翘首期盼中,在经历了400多个奋战不息的日夜后,大桥如期竣工通车。成千上万的市民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成功了!我市和中建七局采取BT模式(就是由政府特许,企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后,再由政府回购,在多少年内按约分期付款)合作建设民生项目,结出了硕果。
长虹卧波映三川,大桥通车惠万民。当日上午9时,在大桥的通车典礼剪彩现场,在震天的礼炮声中,人群沸腾了……
一大早,新建成的贾鲁河大桥上就聚集了很多市民,大家都想提前一睹大桥雄姿。据施工人员介绍,这几天,大桥已成了市民眼中的明星,许多人慕名而来,用相机、DV拍下大桥雄姿。“为了这座桥,大伙都没少遭罪,盼了这么多年,今天终于实现了,无论如何要来看看。”9时20分,庆典结束后,57岁的乔玉海老人仍然不愿离去。
市委书记毛超峰、市长徐光,以及中建七局董事长贺海飞等一起为大桥剪彩,祝贺通车。徐光说,市委、市政府会以贾鲁河大桥竣工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水平,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贺海飞在致辞中表示,大桥的通车是周口市民的一件喜事,也是周口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建七局将继续抢抓项目建设发展机遇,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严格要求,科学施工,确保将全部合作项目建成人民满意工程、精品工程。
领略大桥雄姿
昨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刚通车不久的贾鲁河大桥,真切感受大桥带来的宽敞、便捷。记者远远望去,只见桥身挺拔,桥面宽敞,6座造型别具一格的灯塔巍然耸立,一对对白色高塔钠灯相互对望,整座大桥犹如一条钢铁水泥巨龙雄踞在贾鲁河之上。站在桥上,手扶白色圆润的白玉桥栏,凭栏远眺,河面上笼罩着一层雾气,桥下流水潺潺。大桥成了市民欣赏美景的一个好去处。
工人们正在桥下安装各种风格迥异的景观灯。据安装负责人介绍,景观灯融合了众多设计理念,以求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照明设计。景观照明将利用河道蜿蜒之势,使得桥下水域与周边景观互相呼应,形成明暗有序、和谐统一的景观照明灯光空间。“待通电后,晚上的大桥倒映河中,会显得流光溢彩。”
在大桥上,记者见到了63岁的荆海水老人。他住在解放街,曾是河北轴承厂的一名退休干部。关于大桥的昨天和今天,他都一一目睹。虽然对逝去的老桥有些留恋,但他说,毕竟老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肯定要被淘汰。回想起老桥炸毁后的一年间,要走河西,大伙都得从小闸那儿绕行,雨雪天别提那狼狈劲了,后来市政部门在老路上铺垫上一层炉渣灰,路况才好了许多。
“建桥政府不让百姓出一分钱,这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老百姓要自觉保护大桥设施,让大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临走时,荆海水老人激动地说。
从昔日狭窄限行的危桥,再到如今宽阔壮观的新桥,贾鲁河大桥如草木从凋零到重生般完成了其命运的蜕变。正如市长徐光所说,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周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翻开了崭新一页,周口将从新的起点绘制更新、更美的蓝图,周口的明天会更美好。
线索提供 彭波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