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盗墓史》揭露一代枭雄另一面
2009年年末,一座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东汉大墓被当地政府及考古专家认定为魏武王曹操的墓穴。据悉,曹操墓被确认前,盗掘非常严重。这些盗墓贼也许并不知道,曹操是个名副其实的“寻宝派”盗墓之王,在中国盗墓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为保证盗墓有组织、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军中成立了类似“盗墓办公室”的机构,这是中国盗墓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军方盗墓机构。曹操盗墓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盗到黄金、白银,为自己的部队提供财源。
曹操亲临现场指挥盗墓
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后,京都大乱。时为西凉刺史的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这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典军校尉曹操不愿与其合作,遂改姓易名逃出京师洛阳。
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曹操即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曹操“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5000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打起了盗墓的主意。为保证盗墓的成功,曹操别出心裁,在中国盗墓史上第一次设置了专职盗墓机构,并委任业务人员;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部队打到哪儿就盗到哪儿,哪座随葬品多就盗哪座。
曹操盗的最著名的墓冢是芒砀山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这也是梁孝陵被盗的最早记录。
《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出自袁绍攻伐曹操前的“檄文”,此文出自“建安七子”之一陈琳之手。陈琳确实是当时的大才子,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成了陈琳流传后世的散文名篇。如果不是陈琳揭露了事件真相,曹操盗墓的史实恐怕就难辨真假了。
盗墓时,曹操是亲临现场指挥取宝的。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隳突(huītū)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
曹操有头风病,据说曹操在看陈琳写的檄文时正犯病,看到要紧处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头也不觉得疼了。
虽然如此,曹操对陈琳对他的盗墓指责,并没有过分的恼怒。《三国志·魏书·陈琳传》(卷二十一)记载,袁绍兵败后,陈琳归顺了曹操集团。曹操对陈琳说:“你以前跟袁绍时写信(檄文)给我,只需列举我本人的罪状就行,为什么要往上骂我的父亲和祖父呢?”陈琳立即低头承认有罪。曹操是个爱才的人,没有进一步追究陈琳。从此番话来看,曹操既没有承认自己的盗墓行为,也没有否认。
曹操盗墓手段成千古之谜
曹操盗刘武墓非常成功,而让考古专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时没有大型的起重设备,曹操的手下是靠什么打开陵墓、盗出财宝的?
1981年,江苏徐州龟山汉墓发掘时,也发现了与刘武墓相似的条形巨石,堵塞墓道。龟山是西汉楚王刘注夫妻墓,是刘武的本家。刘注夫妻墓也相当豪华,是把整座龟山凿空了做成的。用于堵塞墓道的塞头,每块重六七吨。
但如此严密的反盗墓手段,也让盗墓者破解了。当年的盗墓者在塞石上打了“牛鼻眼”,中间穿进绳子将塞石一块一块拉了出来,由此得以顺利进入墓室。这伙盗墓贼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么重的塞石拉出来的?曹操的手下是不是用了同样的手段将刘武墓盗开的?没有人能说得清,这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曹操是否盗走了金缕玉衣
刘武的封地,正处于最富足的中原地区,富可敌国,死时家里还有黄金40多万斤。过去对贵重金属的计量单位一般都是“两”,这里用“斤”来形容,可见刘武家财富之丰厚程度了,随葬品数量应该是很惊人的。
曹操单单选中刘武的墓,就是看上了他墓中大量的随葬宝物。据说曹操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的财宝,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3年。
曹操到底盗取了哪些宝物?史书上没有交代,但有一样东西极有可能是被曹操盗走了——刘武穿的金缕玉衣。从《艺文类聚》上看,刘武的葬具棺材都让曹操给撬开了,那身金缕玉衣不是他拿走了,会是何人?
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没有盗走,就是让曹操破坏了,或许那个时候并不把金缕玉衣当成什么宝物。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
(摘选自《中国人盗墓史》,作者倪方六,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