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抢救,与时间争夺生命!
——“3·28事故”首批获救人员救治目击
5日1时20分左右。山西铝厂职工医院。“3·28事故”第一位被救出井人员乘坐的救护车后门打开后,六七名医务人员小心翼翼、保持担架平衡,把被救工人抬下。记者看到,这名工人蒙着眼罩、盖着棉被、接受输液治疗。医务人员通过电梯升到3楼,进入早已经过医疗专家多次验收的病房。
从下车到进入病房,用时4分钟左右。这是一场与时间争夺生命的战斗!一秒钟,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分界;一秒钟,可能就是正常与伤残的分界!
从1时24分至2时20分左右,首批获救的9名工人陆续到达山西铝厂职工医院3楼病房接受检查和治疗。
山西铝厂职工医院是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医院。医院院长原天平和几十名医务人员早已在大门口紧张地等待着。
进入病房后,准备充分的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始对这9名工人进行治疗。
第8名被救工人是河南平顶山人,叫李国宇,38岁,这名工人与医生交流的意识非常清醒。
其中4人的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能听懂医务人员的话。其中有一名工人有腿伤,能喊“疼”。
这所医院预留了30张病床。来自太原的医疗专家对治疗方案多次讨论、修改。原天平说,葡萄糖、盐水、氨基酸、透析设备、高压氧等,只要有可能使用的药品、器材都已经经过检测,确保万无一失。4月3日,为了确保救治,医院重新调试了医院大门、院内、楼道的灯光,加大了亮度,并对院内的一些设施进行了清理。
“事发当晚,我们医院就派出救护车在井口等待。对于医院救治,山西铝厂主要领导多次打电话,要求调集医院水平最高的医生,调用最好、最先进的设备参与救治。”原天平说,“来自太原的专家针对救治方案一再细化,从下车到进入病房的每一步,被困人员会出现的哪些症状,用什么治疗方法,都经过精确的讨论。”
从3月28日13时40分,华晋焦煤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起,被困井下的153名工人,成了所有人的牵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采取有力措施,调动一切力量和设备,千方百计抢救井下人员,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受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委派,张德江副总理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工作。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君,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先后赶到事故现场,并一直坐镇现场指挥抢险救援。
在井下进行抽水、通风救人的同时,后方也开始紧急筹措,准备打一场医疗救治战!生命的延续是第一位的。
山西省几乎调集了省内所有的优良医疗资源。这些专家有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山西省第二医院等医院的著名专家,还有对煤矿救护非常专业的晋煤集团总医院的顶级专家。
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第二医院、山西省人民第二医院被确立为抢救行动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医院。
一旦进入医疗抢救阶段,这些医院将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症医学科、肾内科等10多个科室的专家随时参战!
前几天,153辆救护车已经在抢险现场集结待命,保证做到一人一车,一医一护。运城市、临汾市等地的卫生局紧急安排6家医院,全部预留救治床位。
“医疗救治领导组制定了井下、坑口、医院和危重症患者4个救治方案。整个救治要保证每个交接环节用最短的时间进行。救治原则是调动最好的医疗资源,争分夺秒,抢救生命!”事故医疗救治领导组组长、山西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说。
救治时间,抓紧,抓紧,再抓紧!治疗方案,细致,细致,再细致!
从出坑后的眼置措施、躺卧平衡,到生理盐水漱口、润喉,再到输液速度控制、检查具体项目,都安排了详尽计划。河津市公安交警24小时在事发现场到各抢救医院的交通路线进行巡逻,在山西铝厂职工医院负责交通指挥的交警从3日开始就对医院附近的个别路段实施交通管制,以确保交通安全畅通,争取在最短时间内从现场赶到医院。
前方3000多名救援人员日以继夜,不顾极度疲劳,参与抢险救援。后方医疗队伍整装待命,参与救治。
“所有的专家为了制定救治计划连续作战。我和院里其他医务人员都是24小时值班待命。”原天平说。不管有多么辛劳,都无怨无悔,因为那是为了能让生命延续!
(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