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集团近日在京发布了中国首套影视剧植入广告分析系统,中影集团副总史东明表示,该系统的研发借鉴了好莱坞先进的植入广告分析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中国电影植入广告的问题。据悉,该系统可以“阅读”剧本,找到植入广告的时机并提供品牌建议。一部5万字的剧本导入该系统后,5分钟即可自动生成该影片的植入广告综合分析报告。广告植入也要电脑化,看来影视剧制作者们真的要将植入广告进行到底,并发扬光大了。
广告泛滥 批评无效
商业社会中,什么事情能换来钞票,都会有人做。就拿春晚来说,原本是央视为丰富全国人民文化生活而举办的一台年终大戏,谁知近年来质量没见长,植入式广告倒愈来愈多。还记得1985年的春晚,因为广告太多、商业味太重而遭到舆论猛烈批评。从那以后,央视谨小慎微,不敢再在春晚中穿插明显的广告了,最多就是在直播倒计时、零点报时、结束打字幕等时候,适当播些广告。可近年来,相关节目中大搞广告植入,已成了一种现象。
前后差距为何这么大呢?这当中原因或许在于:当初社会公众舆论强调节目的道德评判标准,春晚插播广告被视为不道德行为,压力之下央视立即予以纠正。现如今,法制观念大大提升,凡事皆以违不违法来衡量。反过来节目的道德标准似乎不那么强调了。在春晚中植入广告,只要不违法,你又能怎么着?再怎么质疑、批评,人家就是无动于衷。
观众无奈 法律真空
再比如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但在正式放映前播放贴片广告,还在影片中玩植入广告。《手机》就曾因植入广告太多、太露骨而引起舆论关注。就连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部背景很严肃的大片,也有许多植入广告,而且因为有些广告不合时宜,引发了观众争论。
对于春晚及影视剧中植入广告,观众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然而工商部门对此无可奈何,因为目前缺乏相应法律规范,监管起来很困难。
规范作用 或许有限
所谓的“影视剧植入广告分析系统”,虽然对于规范影视剧植入广告或许有作用,但归根到底,它还是为制片方和商家服务的,观众利益能得到多大保证,是个未知数。况且,该系统并不具备约束力,某些影视剧即便使用了该系统,但如果对系统的分析报告不满意,为赢得更多利益而自行其是,别人也没有办法。
所以,即便是道德问题,也只有依靠法律的介入,才能让植入广告现象得以规范。
(涵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