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洁
教育部今年在全国高校推行的冬季长跑活动启动在即。与往年不同的是,学生先要在一个名叫“鹰网”的网站上注册,获得注册码后再到学校内录指纹。学生每次长跑开始和结束时,都需要通过“指纹打卡”的方式进行验证。(《长江日报》10月26日)
既然大学里连上课都有人“替课”,冬季长跑会不会“一人跑步,全班签到”,的确令人担忧。从这个角度来看,为了防止冬季长跑被弄虚作假,连“指纹”这样的高科技都派上了用场,教育部可谓煞费苦心。
的确,“指纹”这玩艺儿既然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标记,当然不容易造假,更难以被冒名顶替。既然只有自己的手才能按出自己的指纹,要想通过“指纹打卡”,还真是只能用自己的腿去跑步。“指纹打卡”的确有望成为必杀绝招,有了“指纹打卡机”坐镇,冬季长跑还真是有望“一个都不能少”。不过,给学生多些规范,让学校管理少些空子的初衷固然没错,但是完全寄望于“指纹打卡”来确保冬季长跑的出勤率,则有将深层次问题表面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
首先,考勤的招数,大学并非从未使过。为了防止学生逃操现象,保证“出勤率”不至于过于难看,跑步签到点名也相当普遍,“点名考勤”与“指纹打卡”在本质上其实并无不同,只不过前者用的是传统土办法;后者披上了高科技的“新马甲”罢了。至于“点名考勤”中存在的固有缺陷,恐怕“指纹打卡”也依旧难以规避,现实中,尽管驾照考试也采用了“指纹”验证法,但依旧不乏替考代考者,其实就说明“指纹打卡”并不万能。
其次,用“按指纹”法确保“考勤”,实际上还是落入了硬性强制的套路中,其本质上与大学所崇尚的自由精神严重背离。不可否认,冬季长跑当然是出于加强体育锻炼的考量,但大学生毕竟都已成年,体育锻炼是不是仍有强制的必要,冬季长跑是不是一定要强制执行?恐怕需要打上个问号。不仅如此,如今的体育锻炼方式其实不少,愿意下午打球锻炼的学生,是不是一定还要晨跑,恐怕也值得商榷。
事实上,高校其实更应培养学生的兴趣与习惯,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同样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帮助他们寻找最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统一的冬季长跑,还非要“指纹打卡”,即便是出自好意,恐怕也难免引发更多的逆反心理。正所谓“强扭的瓜”不如“自由恋爱”来得甜蜜,这一朴素哲理,大学的教育管理者显然应该心中有数,而不应茫然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