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大地
□晚报记者 张劲松
近五年,周口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为构建富裕、和谐新周口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乡“零收费”
让每一个孩子上得起学
在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下,2008年,我市实现双高普九;2009年,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教科书20378.6万元,受益学生201.6万人次;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7657.2万元,受益学生10万人次;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1034.4万元,受益学生4.2万人次。同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上年初中375元/年、小学230元/年提高到500元/年、300元/年。建立了县级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专户,并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共落实公用经费85660.4万元,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从2009年起,全市240多万名中小学生实现了完全意义的“零收费”教育,真正实现了义务教育“人民办”向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
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有效缓解大班额、入学难
“十一五”期间,全市办学条件日渐改善。2006年至2009年,我市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初中食堂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7.8亿元,改造学校1438所,消除中小学危房11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先后建成光盘教学模式农村小学教学点150个、卫星接收模式农村小学3541所、计算机网络模式农村初中344所,惠及近200万名农村中小学师生,实现了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覆盖。
2008年,市委、市政府把解决我市中心城区入学难问题列为民生问题的重大实事,投资1.2亿元,在市中心城区实施了“一建五扩”校建工程。同时,整合教育资源,将周口一高搬迁到原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西区,在原校址办初中,收购了莲花路小学,取消七一路沿线小学学前班,共扩建面积66066平方米,新增教室210个,扩容中小学生13650人,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区大班额、入学难的问题。
(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