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广饶县有一座“孝心桥”,传说是孝子陈玉言用卖苦力挣的钱给建造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很久以前,山东广饶县住着一家人,儿子名叫陈玉言。陈玉言的家附近有一条河,河面很宽,平常没有下雨的時候,河面的水都很浅,大家要过河道对面时,都脱掉鞋子,光着脚从何里面走过去。多少年,人们就在没有桥的河面上走过来走过去,办着自己要办的事。小孩子们最喜欢过河戏水了,一边走路一边玩水,也没有什么危险。陈玉言每年到外婆家,也是从河里走过去走回来的。有一年,天像是塌了一样,大雨不停地下了好多天,河里的水也涨了很多。陈玉言的父亲因为重要的事要过河去,不料,河里的水流得很快,他父亲走到河中心时,一不小心被水冲走了,连个人影都没找到。陈玉言也就成了没有爸爸的孩子,童年生活很痛苦。
陈玉言长大渐渐懂事后,听母亲说起父亲的死因,心中觉得很难过,感觉就是缺少一座桥,才让父亲过早死去。于是,他就暗暗立下一个志愿:要在河上建一座桥,让来往的人得到方便和安全。从此,他开始靠苦力积攒钱,就是每天站在河边,将来往过河的人一个个背到对岸,把赚来的苦力钱,一点一滴地积存起来,一分一文也不肯浪费。当大家知道他干苦力是为了建桥的心愿时,都很感动,故意请他背过河,还多给他一点工钱。就这样他积存了十多年,陈玉言便请人来造桥。造桥的人知道了陈玉言造桥的原因,而且钱是做苦力一分一文积累起来的,大家都很卖力,也少要工钱。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桥就造起来了。
地方上的人民,大家都称颂陈玉言的孝行,为了纪念他做的这件有益于百姓的大善事,便把这座桥命名为“孝心桥”。这正是:
父亲涉水殁浪潮,
儿子志造孝心桥。
人间百善孝称首,
择亲选友第一条。
【感言】
陈玉言的“孝心桥”,是因为爱他的父亲而造的,也是为爱别人而造的。明代大儒王阳明有一个生动比喻:对父母之爱犹如树木之根,对别人的爱是由根发出来的树干和枝叶。如果没有对父母之爱做根,哪来对别人之爱的枝叶?陈玉言的“孝心桥”,正是对树根与枝叶辩证关系的最好注脚。
连载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