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周口/社会
 
 
 
2011年4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淮阳80后网友自拍小电影
《衣锦还乡》走红网络
拍摄现场

  □晚报记者 杜欣 文/图

  

  本报讯 “我们放纵的青春都一起过,还有什么不能说。我们流过的眼泪都还记得,有你怎会没有我。我们心里的苦痛没对谁说,只有兄弟你懂得,就算再多的风雨艰难坎坷,兄弟们一起扛着……”这首《致兄弟》的片尾曲一次次感动着网友。最近,由淮阳几位80后网友自编自导自拍自演的小电影《衣锦还乡》走红网络。昨天,记者点击土豆网看到,这部短剧在土豆网站已被点播16604次,站外转帖5980次。特别是这首自创的片尾曲备受网友热捧。 

  《衣锦还乡》剧情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名在外辛苦打工却没挣到钱的农村青年,回家过年时,为了能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一下,租车扮富,后被揭穿谎言。故事背景取材豫东农村,短片中原汁原味的淮阳方言让人倍感真实。导演连子表示,在农村长大的80后,身上被寄予了太大的期望,所以他们的虚荣是一种无奈,他想用该剧表达出农村80后们不被关注和创业无门的社会事实,在人情渐冷的社会背景下,更应该珍惜兄弟情义。而片中对于乡村爱情的讲述更是引起无数网友的共鸣,网友“螃蟹帝”称:“太现实了,看完,我双眼湿润了。”另一位网友“油菜花”也用河南方言指出:“太好了,招呼不住。” 

  昨天,记者在淮阳辗转找到了《衣锦还乡》中“狗蛋”的扮演者吴鸿兴。吴鸿兴说,短片的导演名叫连振兴,笔名连子,2005年毕业于淮阳中学,同年考上四川音乐学院歌剧表演专业,毕业后加入“北漂族”,一开始靠干零活打工、当群众演员维持生计,后来经过自己的打拼奋斗,成了北京南国红豆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一名副导演。作为一名80后青年,连振兴北漂期间历经磨折,但是一路走来回望自己走过的道路,有好多令人感慨的地方。2010年腊月,连振兴结合自己在北京的所见所闻,萌生了一个念头:拍摄一个短片,借此折射一下农村80后青年的生存心态,鼓励他们再苦再累也要坚强地走下去。带着这个设想,连振兴回到家乡淮阳,在老家大连乡开始了小电影《衣锦还乡》的拍摄。连振兴找来好朋友吴鸿兴和王辰,又联系几个群众演员,大家都很支持,于是一班人在腊月二十八开始了紧张的拍摄工作。剧中的大多数场景选在饰演“傻六”的刘宗林的老家临蔡镇拍摄。拍摄器材只有一部DV机。所有演员说的都是淮阳方言,带有浓厚的豫东风味儿。分镜头拍好后,由于在淮阳没有找到适合剪辑的电脑,大年初一刚过,连振兴和吴鸿兴就马不停蹄赶到北京,躲在房间里进行紧张地后期制作。

  据悉,连振兴虽然指导过拍摄,但制作还是第一次,吴鸿兴更是“门外汉”,两个人凭着一股子热情,一丝不苟地做着包括音乐、字幕、剪辑等工作,直到正月初九才完工。制作好后,几个演员“欣赏”一下,稍加修改就宣布“大功告成”了。后来他们把短片传到了土豆视频网,没想到一下子引起无数网友的关注——网友“马新山山”说:“河南人看了分外亲切。让我感动,让我想起了我的朋友,朋友,流泪时我不再孤独。”网友“千寻之未央”说:“喝到甜的就说是幸福,闻到臭的就转身走人。经典啊!!!” 网友“一个小个子”说:“我一下看了5遍了, 感触颇深! 很真实。朋友一生一世一起走。”网友“逗你玩”说:“主题歌《致兄弟》唱的太棒了,唱出了兄弟情的真纯,含着泪在唱,唱到人心里去了。”

  《衣锦还乡》以一首《致兄弟》结束。片尾曲《致兄弟》的歌词朴实感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旋律宛转悠扬。据了解,该歌也属于“草根”原创,由待业青年杨荣良作词,吴鸿兴、杨荣良作曲。导演连子说:“社会越来越现实,节奏也越来越快,我们在没有任何经费的情况下拍摄这部影片的主要目的,是为提醒在外屡屡碰壁的80后们不要忘了身后有永远支持你们的兄弟。”影片最后的字幕更是感人泪下:“兄弟,有苦别自己扛。”

  线索提供 李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时政要闻
   第03版:周口/社会
   第04版:周口/民生
   第05版:周口/便民
   第06版:国内/视点
   第07版:国内/社会
   第08版:国际看点
   第09版:文娱新闻
   第10版:体育新闻
   第11版:晚晴/连载
   第12版:收藏/广告
   第13版:旅游周刊
   第14版:旅游/资讯
   第15版:旅游
   第16版:旅游/专题
“百忍图赞”石碑
现商水
淮阳80后网友自拍小电影
《衣锦还乡》走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