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春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话大家都相信。食品监管难于登天,这话你相信吗?看了沈阳“最牛局长”一系列“牛”事,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有些地方,食品安全监管确实比登天还难。
沈阳市沈河区工商局局长杨晓松自家开设一家高档的面包房。且不说他置党纪政令于不顾,授意家属办企业。且不说他投巨资做生意,资金来源不明。堂堂的工商局长,他不会不知道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他不会没有亲自带队检查过别家的店铺?可是,他家的店铺竟敢公然出售长了白毛的粽子。媒体曝光后,先是其妻带人大闹报社,殴打记者。接下来,杨晓松醉酒后也亲自出马,带队开着两辆公车大闹报社,并扬言找记者“单挑”。这些事实说明了什么?局长的乌纱帽遮盖了诸多问题,局长的权力光环保护了诸多阴影。
平时的食品监管中,卫生、食品、质监等部门会不会到工商局长家的面包房监管,肩负市场管理重任的工商人员敢不敢到局长大人的面包房里看一眼?很难说。如果是普通经营者,相关部门查了一遍又一遍,他敢出售长毛的粽子吗?他敢追打记者吗?基本不敢。两事对比,工商局长家的面包房很可能成为食品监管的盲区。平时没人敢查,没人愿查。国家兴师动众织起的食品监管之网,每次都可能被工商局长的大盖帽捅破,成为监管“特区”。大众的食品安全,在权力面前,比不过工商局长的财富安全。国家的食品监管网,在权力面前,盖不住工商局长的关系网。法网恢恢,因疏而漏。这就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出现,这是其中一个原因。
依此类推。工商局长带个坏头,工商所长会不会庇护自家的店铺?工商专管员会不会庇护自家的店铺?工商系统无意间出了“最牛局长”的典型,其他相关部门会不会也“潜伏”着类似的问题?这些都是无需证明的事实。每一次食品安全检查,一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店铺被潜规则“免检”,一定会有“问题食品”成“平安无事”。由此看来,“食品监管难于登天”这句话绝非牢骚,一定程度上就是无情的事实,你不得不相信。如果不拔掉食品监管中的钉子,如果不堵塞食品监管中的漏洞,食品安全大于天,就是一句空话。
杨晓松成为人所共知的“最牛局长”,事出偶然,但偶然的背后定有必然。目前,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已对他立案查处。“最牛局长”的偶然之举与必然之路,又可成为社会各界研究借鉴的标本。分析这个事件也可得知,食品监管出现漏洞的偶然与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