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马治卫
在商水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意思是新的一年来了,剃去旧头发甩掉旧习俗来迎接新的一年。因此,每年一到年根儿,大人、小孩都要去剃个头。
老人们还说:正月里剃头不吉利,直到二月二龙抬头才能再次剃头,所以,不论男女老少,有钱无钱,无论如何都要赶在春节前理次发。虽然现在已不是过去那个“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年代了,但习俗在民间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在商水县城走访发现,随着春节的临近,各家理发店都人满为患。火爆的生意,不仅让一些知名美发美容店出现排长队现象,就连一些社区的小理发店也是顾客盈门,露天的临时理发点尤其受到老年朋友的偏爱。
在该县县城一露天理发点,55岁的沈师傅忙得不亦乐乎:“我这里条件简陋、收费低廉,平时来理发的人不多,但这些天我的生意不错,每天能理一二十个。”今年82岁的退休教师智继善说:“我每年春节前都要理发。我很喜欢传统的理发方式,洗洗、剪剪、刮刮胡子,才5块钱。”智继善认为,春节前理发的人多,除了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影响,还有民俗说,“正月里,不剃头,正月里剃头死娘舅。”其实,正月里不能剃头原是“思旧”的意思,而非“死娘舅”。尽管民俗的真实性无法考究,但大家约定俗成,一般选在春节前理发。
换个新发型过年,则是年轻人的时尚选择。某知名美发美容店的造型师告诉记者,节前来做造型的大部分是女士,但是今年男士来的也不少。有男顾客向记者表示,春节过年了,也要注意形象,不管男女,人都是爱美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民间风俗都有一定道理,就像“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有多少科学成分暂不论,但至少反映出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相关链接:
据徐世溥《江变纪略》记载,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军攻占北京,建立了清王朝。顺治皇帝颁发了一系列诏书,其中就有一道明确宣布的“文臣衣冠暂从明制”。但仅一年之后,随着清兵势如破竹般击溃李自成,横扫江南消灭了明王朝的主要抵抗力量后,顺治皇帝颁发了《剃发诏书》。“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几乎一夜之间,全国的剃头挑子上都挂上了这样的警句。
又据谢国桢《清初农民起义资料辑录》载, “剃发令”颁发后,明朝的左通政使侯峒曾和进士黄淳耀纠集了数万军民,誓死留发与城共存亡。后来,一些人为了纪念淫威不屈的将军,就私下号召:每到正月,大家都不剃头,若要剃头,无论如何要选在春节前,以此来追忆对明王朝留全发传统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