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艺苑欣赏
 
 
 
2012年2月2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古珍宝秦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吴正芝

  

  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内,保存有秦始皇及秦二世东巡时,丞相李斯篆书的《封泰山碑》残片,两千多年来,它饱经风雨沧桑,目前仅存十字,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为稀世珍宝。

  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为了宣扬他统一中国的业绩,于公元前219年东巡至泰山,行泰山封禅,立了《封泰山碑》。秦始皇在统一后十年中,曾经四次出巡,立石碑六块。除《峄山刻石》外,其他几处刻石的全文,在《史记》中都有记载。而在泰山之巅立石刻碑,则是历史上第一次。待后来二世胡亥出巡时,“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其目的也是“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泰山刻石与在别处刻石颂功不同,《史记·封禅书》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按照管仲的说法,若要封禅,必须东海贡比目鱼,西海献比翼鸟(比喻四海统一),凤凰、麒麟来仪,嘉谷要生出(比喻天下太平),种种祥瑞都要出现才行。春秋时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认为自己功绩卓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欲行封禅,管仲还认为他功业不够,齐桓公遂罢封禅。秦始皇自视功比十二家君王,当然要登封泰山,树碑立传以“流芳千古”了。

  秦《封泰山碑》立于公元前219年,二千二百年来,不仅风雨剥蚀,且数次易位,两次失而复得,可谓饱经沧桑。石原高1.3米左右,其形似方非方,宽窄不等,四面环刻,共222字,22行,每行12个字的位置(有的行不足12字)。前12行144字为秦始皇封禅泰山时所刻,后10行78字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所刻。秦始皇刻其三面,文起东面,而南,而西。碑阴(北面)为秦二世诏书。到了宋代,石已严重残损。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赵恒东巡封泰山时,兖州太守仅献了四十余字的《封泰山碑》拓本。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春及政和四年(1114)秋,汶阳人刘跂先后两次到泰山、登绝顶、访秦篆。据他撰写的《泰山秦篆后序》说,第一次看到刻石已埋植土中,南面所临地势稍平,常被人所拓,尚存五十余字。其他三面因残缺蔽暗,不为人注意,经过细致观察,去掉污垢以后,隐隐可见字迹,以纸铺上模写,渐若可辨。第二次亲自用毡椎墨拓,拓后经和其他本校对“始为完善”。刘跂使当时已经一千三百余年的《封泰山碑》文字,得以完整地传世,确为后人做了一件大好事。到了明嘉靖年间,《封泰山碑》就仅存29字了。所以王家榕题跋云:

  零星两片石,卓越二千年。

  体变周宣后,功垂汉武先。

  《封泰山碑》为秦代大书法家、丞相李斯以小篆所书。秦统一文字,李斯作小篆,这种小篆,笔画如筋,人称“玉筋体”,亦称“斯体”。秦代以这种“斯体”小篆作为官方统一的标准文字,并以法令的形式通行天下。李斯小篆堪称秦篆书法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对于《封泰山碑》等李斯小篆的书法艺术,历代都有很高的评价。宋代欧阳修、朱熹、董逌、刘跂等,都为秦《泰山刻石》写过《序》或《跋》,高度称赞李斯的小篆“古今所师,经千二百有余年而复彰,兹可尚也”。鲁迅先生评价说“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也”。郭沫若说:“李斯是有名的篆书家”,“是标准的小篆样板”。

  书法艺术价值既高,历代拓存者众,《封泰山碑》已成为千古珍宝。明人安国藏有宋拓165字本;宋刘跋拓有146字本;《石索》中刊有148字拓片,故宫博物院藏有“臣斯”以下29字的明拓本。1979年,中央文化部专门成立了秦篆研究小组,经过专家们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泰山刻石》秦篆文字的集补、篆刻和出版工作,被中外书法界誉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壮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2版:锐评观点
   第03版:时政要闻
   第04版:城事社区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县域新闻
   第07版:国内综览
   第08版:国内深读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体育新闻
   第14版:财经
   第15版:周口文化/连载
   第16版:艺苑欣赏
   第17版:时尚消费
   第18版:酒坊/酒韵
   第19版:食尚/美味
   第20版:聚焦
   第21版:家有喜事
   第22版:旅游/资讯
   第23版:旅游/服务
   第24版:时尚潮流
千古珍宝秦
名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