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内深读
 
 
 
2012年3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真相的“阳光”,驱除谣言的“雾霾”

  ——网民和代表委员“会诊”网络谣言

  仅靠自律难有考证

  

  【网友声音】新华网网友“一花一 世界”说,现在网络成了“谣言集散地”了,光去年就有“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食用碘盐能防核辐射”、“少林方丈嫖娼被抓”、“金庸逝世”等等网络谣言,管管网络谣言吧!

  【代表委员评议】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法院副院长李汉宇说,由于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言的自由性和互联网交流工具的多样性,以及互联网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巨大差异性,造成网络谣言难辨别、难追溯、难防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徐晓兰说,目前针对网上虚假信息的管理尚缺乏长效机制,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手段管理网络信息。

  “互联网牵涉到各方利益,仅靠相关方的自律难以保证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徐晓兰说。

  

  面对谣言不能回避

  

  【网友声音】网友“三界外id”说:为什么有谣言?你不说,其他人就说;其他人说,就会乱说。

  【代表委员评议】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政协副主席史贻云说,网络谣言的产生,一方面固然有少数人别有用心和部分网民信谣传谣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不透明,也给谣言提供了生存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钦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主任张小玲说,现在传播广的谣言多与收入差距、官员腐败、官民冲突等话题有关,“问题不是老百姓不能分辨谣言,而是他们在事实真相不明确时,就可能选择相信谣言。”

  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束晓梅说,一有事故发生,一些部门第一反应通常是封锁消息,但这样往往会陷入被动境地。封锁消息,谣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面对谣言不能回避,堵不如疏,应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应,让公众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事情真相。俗话说,谣言止于真相。”束晓梅说。

  

  网络辟谣考验智慧

  

  【网友声音】网友“qetuo”说,有些辟谣像是给谣言添油加料。

  【代表委员评议】作为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陈鸣明在工作中会碰到一些处理网络谣言的案例。他告诉记者,现在确实出现一种趋势,在网络上出现谣言时,政府部门或者专家学者出面辟谣,但并未明显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李汉宇委员说,这种现象与辟谣言辞含糊甚至自相矛盾等原因有关,主要是不能满足急于知道真相的群众的要求。首先,辟谣内容简单,缺乏说服力,无助于谣言及时破除。其次,辟谣语言呆板冰冷,过于形式化,没有贴近性及亲和力,缺乏让群众信任的实际内容。

  网民认为,一些部门仍然习惯于“我说你听”“我说你信”的传统思维,不适应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格局。

  “在思考如何制止谣言的同时,我们也许更应该思考,有关部门如何通过依法行政和公开透明,重塑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陈鸣明代表说。

  据新华社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谣言这颗“毒瘤”也由此滋生。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谣言为什么难管控?谣言出现时,政府该怎么作为?代表委员和一些网民对此进行了“会诊”。

  阅读

  提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专题、专栏等信息资料,均为中华龙都网版权所有,未经中华龙都网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0-2006 Www . zhld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第01版:要闻
   第03版:关注中国 关注两会
   第04版:时政新闻
   第05版:热线便民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特别报道
   第08版:国内综览
   第09版:国际综览
   第10版:国内深读
   第11版:文娱新闻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广告
   第14版:教育在线
   第15版:铁水牛/连载
   第16版:闲情/广告
   第17版:小记者周刊
   第18版:作家摇篮
   第19版:作家摇篮
   第20版:成长课堂
   第21版:成长活动
   第22版:作家摇篮
   第23版:作家摇篮
   第24版:成长园地
用真相的“阳光”,驱除谣言的“雾霾”
“超级中学”为何变成了教育资源“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