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工作近20年,我从不知酒滋味的“新兵”、到“酒精考验”的“老兵”、再到“谈酒色变”的“逃兵”。如今,“酒”事重提,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酒”场相逢,马到成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关系交往增多,酒成了人与人之间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十五六年前的一天,我到市里办事,遇到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他热情地留下从未涉足“酒场”的我;还有一次,我在县里参加新闻宣传表彰会,得了几千元奖金,会后,一些领导同事一个劲地“贺喜”,有的直言让“请客”,我邀大家共进午餐,同志们把酒畅谈、推杯换盏,一桌人开诚布公、相互沟通,关系十分和谐融洽,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和谐相处、共同努力,取得一项项辉煌的荣誉。
“醉酒”驾驶,险出人命。俗话说得好,“白酒是个宝,少喝身体好”;“白酒是乙醇,谁喝多谁晕”。十多年前的一天中午,我受朋友之邀到本县某镇办事,同行朋友热情款待,席间,我们划拳行令、觥筹交错、碰杯敬酒,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意。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大家都喝得面红耳赤。饭后,我和朋友骑着摩托车出门办事,本来骑车技术不娴熟,加之饮酒过量、车速过快等原因,当车行至一柏油路拐弯处时,只听“嘭”的一声响,我和朋友飞车掉进一条深沟内……事后听别人说,现场的我满脸是血、昏迷多时,如果“剑走偏锋”撞到路边的一棵大杨树上,恐怕就没命了。
“喜酒”贪杯,丑态百出。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句话确有道理,而“喜酒不醉”这句话却有失偏颇。经常在机关上班,加之农村老家红白喜事较多,受“礼尚往来”人情消费传统观念影响,亲戚朋友结婚生子、开业庆典难免要“赴宴捧场”。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朋友婚宴,同桌人借“喜酒”发挥,千方百计找借口,相互攀比、豪饮助兴,大家喜气洋洋,喝得忘乎所以。一对新人轮番倒酒致谢,未等热菜端上来,不胜酒力的我已喝得东倒西歪、迷迷糊糊,最后竟不知不觉瘫倒在地。
“酒瘾”难戒,殃及家庭。有道是:“习惯成自然,成瘾改变难”。尽管明知道少喝有益、多喝有害,然而,一旦入席端杯后,受劝酒人“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酒瓶见水平、酒风看作风”等谬论的误导,几乎每次饭局都经不住酒的“诱惑”,每次喝酒难免要脸红头晕,以至一旦“赴席”家人都恐惧、担心,或者电话响个不停。于是,在酒场上,我也开始“偷奸耍滑”,撒谎举出不能喝酒的若干理由或者干脆当“逃兵”。
其实,酒是个好东西,“无酒不成席”也确有道理,但饮酒的规则是适量,劝酒也要因人而异。国家“酒驾入刑”的法律、地方“十条禁令”的规定都给饮酒者敲响了警钟,只有人人养成良好的酒风,于国于家于己都将百利无一害。(赵永昌)